柴村北郊,官軍營地,丞相尉遲正在帳中聽取將領的彙報,南撤的敵軍如今已被官軍騎兵圍在柴村裡,柴村距離柴水不過一里,但對方再沒有機會渡河繼續南下。
騎兵的優勢,就是移動速度快,面對敵人,是戰是撤都是自己說了算,小股騎兵,可以從容襲擾百人甚至千人的步兵隊伍。
而兩萬騎兵投入作戰,以步兵為主的敵人,沒有任何獲勝的機會,甚至連移動都難以做到。
尉遲親自領兵南下,將為數眾多的騎兵如同撒網一般撒出去,數十騎一隊的遊騎斥候,分成無數隊散佈在息州、光州地區,將各地的動靜都探得一清二楚。
綜合各方彙集到他這裡的訊息,攻打宋平未果而南撤的這支敵軍,並不是孤軍,對方有光城方向來的援軍,但被官軍騎兵半路襲擾,無法北上,所以被困在柴村的這支敵軍,現在是孤軍了。
根據斥候捉到的舌頭所供述的訊息,尉遲得知這支敵軍的實際人數大概勉強過萬,除去隨軍輸送糧草的青壯,能作戰的兵員大概在七八千左右,其中騎兵大概有兩千多。
敵軍的構成,確實是以虎林軍為主,加上一些黃州弓弩手,如今盤踞柴村紮營,在外圍佈置了許鹿角、拒馬,意圖負隅頑抗。
美其名曰固守待援。
“丞相,據那些俘虜供述,敵軍所攜帶的乾糧應該還能撐上將近十日,至於水源,村中水井倒是有幾口,雖然水質較差,但撐上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
“軍中未見有人宣稱是西陽王,也未見打出‘宇文’旗號。”
“據俘虜供述,虎林軍北上之前,山南那邊又有援軍抵達,而此次試圖接應虎林軍的應該就是這股援軍,步騎合計約有七千兵力左右。”
“七千...”尉遲思索起來,七千加八千,合計一萬五千兵,也許後續還有更多的兵馬進抵光城,看來宇文氏是把光城作為主攻的出擊據點,他之前判斷對方要聲東擊西,果然是錯了。
不過不要緊,現在他帶著兩萬騎兵南下,對方佯攻宋平未果南撤到柴村的八千戰兵,別想再回去,至於剩下的敵軍,在他的騎兵面前,只有困守光城的份。
如果宇文氏還有另一支主力出西面的申州平陽,那也不要緊,圍住懸瓠的官軍雖然如今以步兵為主,但兵力也有數萬,足以和對方對峙。
而他的騎兵要回援懸瓠,最多不過三日。
這就是騎兵的優勢,移動速度快,可以集中兵力將數量看上去很多卻很分散的敵軍逐個擊破,兩萬騎兵所形成的戰鬥力,可比十萬步兵要強。
這也是為何百餘年來南軍北伐屢次失敗的原因:沒有足夠的騎兵,就無法掩護漫長的糧道,糧道一旦被切斷,前線計程車兵就會軍心大亂,甚至連撤都撤不了,只能各自為戰被人分割包圍,最後被人逐個擊破。
而現在,尉遲有絕對的信心讓相對缺馬的宇文氏軍隊嚐到苦頭,將所謂的東西出擊,變成一場徒勞無功的笑話。
困守柴村的敵軍,現在已經被他的騎兵圍得水洩不通,他要做的就是立刻殲滅這支敵軍,然後將離開光城北上的那支援兵也一舉殲滅,解除壽春可能面臨的威脅。
到時候外緣斷絕,困守懸瓠的敵軍,遲早要完蛋。
“現在都準備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