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四十四章 值得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四章 值得麼? (2 / 2)

還為操刀軍醫和接受手術的傷兵擦汗。

因為沒有麻醉藥,那名傷兵直接承受著每一刀所帶來的痛苦,但他死死咬著口中布團,即便滿頭大汗也不發一言,待得手術完成,為他擦汗的手巾已經用了數條。

傷兵被人扶著起身,慢慢向外走去,幾名軍醫脫去口罩、小帽,坐在一旁涼棚裡喝水休息,作為黃州的軍醫,他們透過無數次活體解剖和實習,已經練出了本事。

一旁圍觀的宇文溫,沒有打擾這些接連做了許多次手術的醫生,帶著隨從悄悄離開。

戰場醫學,是降低士兵傷亡率的必要科技,外科手術,是必不可少的醫學技術,然而在這個沒有抗生素和輸血技術的時代,想要挽救受了箭傷、燒傷、刀傷計程車兵,即便有了較為科學的外科手術,手術成功率依舊不高。

沒有抗生素,對抗不了傷口細菌感染;沒有靠譜的麻醉藥,甚至沒法進行有效的外科手術:如果接受手術的傷者熬不住劇痛,會導致手術失敗。

但這不是宇文溫放棄的理由,沒有抗生素,至少要想辦法減低傷口細菌汙染的機率;沒有現成麻醉藥,那就不停的試各種配方,不能全麻,好歹能把痛苦減輕一些。

三國時的華佗據說研製出了麻藥“麻沸散”,他不信自己拼命燒錢都試不出來類似配方。

而為了鍛鍊軍醫的手術能力,宇文溫甚至開展了活人手術這一禁忌醫學實驗,死囚不夠用,那就用從捕奴隊手中買來的奴隸作為實驗物件。

以現代的倫理道德觀來看,這樣的行為是滅絕人性,值得麼?

值得,只要能推進外科手術的發展,推動戰場醫學的進步,背上些許惡名,他不在乎,殺一人救百人,這樣做值得。

而他不是無謂的犧牲人命,該有的基本醫療器械,都有了。

有了顯微鏡,細菌感染的概念漸漸被軍醫接受,也接受了“消毒”的概念,而如何防止細菌感染,因為沒有抗生素,實際上沒太好的辦法,只能依靠酒精和水煮來對器械、用品消毒,

經過無數次“實習”,黃州的軍醫已經能夠開展讓人覺得十分驚悚的外科手術,對於箭傷、燒傷、刀傷的治療,成功率有了明顯進步。

甚至連截肢手術都有了不小的成功率。

雖然以後世的醫學水平來做對比,黃州這種山寨版的外科手術成功率依舊很低,但已經明顯超越了同時代其他地方的醫療水平。

代價是耗資無數,培養出來的軍醫,還不能收人家“培訓費”,大部分開支,由宇文溫自己承擔。

而在軍中,為受傷將士做手術療傷,是免費的,宇文溫沒辦法藉此斂財,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證戰鬥力,為了活下去。

一邊想,一邊拾階而上,宇文溫來到城頭,看著城外漸漸上漲的水位,又看看城外那一圈宛若長城的長圍,嘆了口氣。

敵軍經過昨日兩場大敗,看來想明白急攻不現實,改用長期圍困的辦法來耗,此時下游堰壩應該已經關上水門,所以汝水水位上漲,這樣下去再過一兩日,懸瓠城外就要化作一片汪洋。

城外都是水,他和麾下兵馬就真的被困在城裡,每天除了消耗糧食,什麼也做不了。

這樣的情況,他在山南和兄長宇文明做戰略規劃時就已經料到了,也做好了敵軍圍城打援的心理準備,所以,懸瓠不會有援兵,短期不會有。

偷襲懸瓠所要達成的終極戰略目標,就是宇文溫用自己和懸瓠做誘餌,吸引敵軍主力釘在懸瓠附近,為山南爭取時間,集中兵力於某個方向來個全力突破。

為此,他做好了長期困守懸瓠的準備,僅以糧食準備來說,足夠城中軍民一年之需。

代價,是以身犯險,形如困獸,若局面遲遲未能開啟,他就會像當年守潁川的西魏大將王思政一般,熬了一年等不到援兵,糧盡投降。

王思政投降東魏還能受重用,而他,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做值得麼?

在山南時,宇文溫時不時問自己這個問題,但直到現在,他都不後悔。

長舒一口氣,他望向西南方向,望向遙遠的山南地區,喃喃自語:“我已經盡力了,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