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王越、李方等人給出了答案,侍女們端著一套套茶具走了進來,每個人面前的案上都放了一套。
“這是...北白的瓷器?不像啊,白若乳汁,這...是哪處瓷窯燒出來的瓷器?”
驚歎聲此起彼伏,大家都是做買賣的,平日裡迎來送往多多少少有些見識,如今的瓷器可以稱之為“南青北白”,南方有名的瓷器都是青瓷為多,而北方多是白瓷。
能燒出白瓷的窯很多,可似乎沒見哪裡的窯能燒出如此種類的白瓷來,也許有,只是他們沒見過。
“諸位,李某不才,沒見過什麼世面,但敢向著諸位保證,天下的瓷窯,也許能燒出類似的白瓷,但論起成本,絕不可能有優勢!”
賣關子沒意思,李方開始進入下一環節,他請諸位東家對侍女新端進來的一套茶具估價。
這套茶具白釉為底,上面繪有漂亮花紋,呈現金紅色,尤其杯口俱有金線描邊,對光看去杯壁居然隱約透明,也不知是用何種工藝燒製而成,看上去十分精美。
茶具在每個人手上都過了一遍,然後估價很快統計出來,大約是五十貫到六十貫之間,當然這只是粗略估計,實際能賣多少就看各自的口舌功夫了。
“五十到六十貫,很好,那麼大家估計一下,進貨價大約會是多少?”
這很難估計,只能是根據行情和經驗來判斷,在場眾人的估價有高有低,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貫之間,而李方給出的答案,是五貫。
“五貫!這怎麼...”
有人驚訝得差點拿不穩手中茶杯,進貨價五貫買到五十貫,差價四十五貫,翻了至少九倍的利潤,這買賣做起來不發財都不行啊!
如此出貨價的瓷器不是沒有,畢竟瓷器的檔次有高有低,價格再低的瓷器也有,不過和麵前的白瓷比起來,簡直是匪夷所思。
五貫還是瓷窯的出貨價,其燒製的成本想必還要低,那麼到底能低至何種程度?
許多人心中琢磨著自己若是販賣這種白瓷,利潤能做到多少,雖然瓷器運輸起來有些麻煩,很容易破損,但如此利潤之下,是值得一試的。
“諸位請放心,這種白瓷,黃州已經有幾個新建的瓷窯能燒製出來,大家都是自己人,當然優先供貨,有錢一起賺,瓷器的種類很多,價格麼,都好商量。”
現場氣氛再度活躍起來,人人喜上眉梢,這種白瓷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商機,不少人心裡都在慶幸:這一趟是來對了!
“大家議論了這麼久,想必口乾舌燥,先喝些茶潤潤喉嚨。”
李方拍拍手,侍女們魚貫而入,端著小罐和水壺,在每個人案前跪下開始備茶,剛開啟瓷罐,便有人驚歎道:“好香啊,這茶加了香料?”
“非也非也,此茶並未新增任何東西,並且備茶之法不是用煮,諸位稍安勿躁。”
只見侍女用銀勺從瓷罐裡舀出些許茶葉,這可不是常見的團茶,而是鬆散的茶葉,
茶葉放入茶壺之中,侍女拿起水壺,將其中滾燙的開水緩緩倒入壺中,蓋上蓋子,片刻之後陣陣清香飄了出來,那香味比先前愈發濃郁,聞起來讓人只覺心曠神怡。
待得溫度合適,輕輕抿上一口,香而不澀,那感覺愈發讓人沉醉其中。
“好茶,好茶!李東家是在何處找到的好茶?”
眾人稱讚不已,這表情早在李方和王越的意料之中,所以下一環節可以開始了。
“諸位,不如猜猜,這茶若以兩計,售價幾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