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荊紫關上行至上洛,大規模的船隊藉此運送糧草,可以節省許多畜力。
丹水很重要,漢時起為荊揚漕運關中之要道,糧船經長江入漢水再入丹水在上洛靠岸,然後走陸路經武關道西行入關中抵達長安,之前周隋兩國交戰,這條路中斷了數年。
武關道崎嶇難行,兵馬通行尚可,但運送大宗貨物就比較麻煩,所以山南地界發貨去關中,一般是走水路到上洛再轉陸路,省下不少麻煩。
供應長安大軍的糧草已經開始走水路到上洛,而上洛經老君峪一路往北也可以翻越秦嶺抵達關中華山郡,那裡距離潼關和蒲津不算遠,所以上洛是個很重要的節點,也是周軍水陸轉運糧草的中樞。
所以宇文溫被父親調到這裡看門。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上洛關係到武關道的安危,關係到長安周軍的安危,玩豪賭下大注的宇文亮把次子宇文溫安排到這裡,就是以防萬一。
別的將領也許不會太上心,但宇文溫不會,所以是協防上洛的最佳人選,如果山南地界出事要增援,他率軍在這裡乘船順丹水而下也很方便。
甚至半路不用下船可直接前往襄陽、長壽,再遠甚至連鄂州、黃州都可以。
反過來想,若不是行軍打仗,日後周國收復關中,那做長安生意的商路,不就是這一條了?
想到這裡,宇文溫頓時來了精神,黃州西陽城就在長江邊,貨船溯江而上在漢口入漢水,在逆流而上經過長壽、襄陽入丹水。
到了荊紫關換吃水淺的小船繼續向上遊走,來到這上洛城碼頭卸貨,走陸路西行進長安,同理,長安的貨物可以這樣去到黃州西陽,那麼可想而知這上洛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我是不是要提前佈局,先在這裡還有沿線重要區域搶地皮搞貨棧之類?好像光是搞邸店都很有賺頭啊!
一想到有商機,宇文溫眼睛都要眯起來,打仗花錢如流水,這一波要是順利推平關中,他可得立刻開啟商路來“回血”,要把黃州商品帶到關中銷售。
前不久收到家書,尉遲熾繁在信中說府裡去年收支剛好平衡、不賺不賠,這都是拜打仗這個最大的虧空所賜,然而仗不能不打,所以怎麼開源就是重中之重。
拿下長安是第一步,守住長安是第二步,收復關中是第三步,這一場大戰沒個一年半載完不了,一想到自己要貼錢打仗,宇文溫就心疼得直哆嗦。
燒殺搶掠或者屠城什麼的來錢快,但這就是作孽絕不能做,可光靠戰利品和賞賜來彌補虧空似乎很懸,所以還是要做買賣。
暢想在繼續,宇文溫準備這幾日好好的在上洛做一番市場調查,看看“物流成本”大概幾許,尤其是豐水期和枯水期拉縴的人力成本,再就是從此處到長安之間的陸路運輸成本。
不對,從荊紫關往上洛的水路,據說半路似乎可以沿著山谷往西走,也就是可以前往金州甚至梁州的漢中等地,若是太平時節大約也會是商路,可這年頭...
想到這裡,宇文溫的注意力被前方官道上的隊伍吸引,有個騎馬隨行的年輕人他看上去覺得有些眼熟,正琢磨著是不是要上前搭訕,忽然聽得丹水旁碼頭響起刺耳的哨聲。
與此同時,上洛城響起號角聲,城內喧囂聲起,有哨兵在城頭大喊著:
“敵襲!敵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