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四十五章 流通券(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五章 流通券(續) (1 / 2)

五味齋,“貴賓小院”主房內,黃州布坊東家共聚一堂商討大事,此事古未有之,如今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大家都在靜靜聽著上首一人說話。

“諸位,這是流通券的樣張,請細細品鑑。”

王越說完拍了拍手,侍女們魚貫而入,用托盤將一一份份印刷精美的紙張呈到各位東家面前,待得每個人手上都有了樣張,他繼續說道:

“黃州的布如今熱銷,各位東家每月出貨都不下千匹,布要織得多,葛、麻就不能少,所以大量出布的同時還得大量購進葛、麻...”

王越在闡述一個事實:黃州的經濟興旺,布匹買賣首當其衝,隨之而來的是大宗貨物交易時付款的問題,錢帛用起來很麻煩,而這些錢帛的流通又大部分在黃州進行。

那麼能否用一種替代物,替代銅錢或者布帛,在黃州各布坊或者其他行業中流通,方便大家做買賣呢?

向來“熱心腸”的邾國公宇文溫,如今便想出了個辦法,用紙質的流通券,替代銅錢和布帛,在黃州西陽城使用,方便各家鉅額金錢往來。

構想不錯,但用紙來替代錢帛,當真是聳人聽聞,各位東家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呃,從未見過如此為大家著想之人。

這是一個細緻的構想,但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其一,用紙來做流通券,那面值是多少?其次,流通券的防偽問題;其三,流通券的發行由誰負責?

作為邾國公的代言人,王越給出了詳細解決方案,他首先從一個典型的買賣說起。

一個荊州客商,組織船隊運大量銅錢到黃州,在巴口靠泊後,僱裝卸工卸錢,然後裝上租來的馬車,吭哧吭哧來到西陽城買布。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布坊這邊要清點銅錢,數來數去數半天,然後搬運入庫。

然後布坊收購葛、麻時還得搬出來,又是數來數去數半天交給供貨商,供貨商滿頭大汗把錢裝了車,吭哧吭哧拉到附近書肆去買書,或者去買火腿、肥皂之類玩意,又是耗時耗力。

同樣,那位荊州客商若是要買其他貨物,也使得用車拉錢在城裡到處轉,和賣家交易時還得數銅錢,要麼就稱斤,一樣的耗時耗力。

說白了就是麻煩,黃州布坊做買賣不收別處作為貨款的布帛,用銅錢又破事多。

若是荊州客商在巴口把銅錢兌換,按著比價兌成流通券,在城裡“流通”了一圈後,離開黃州時把剩下的流通券兌現,拿著銅錢離開,這可方便很多。

而各商家在城裡的資金流轉,有了流通券也很方便,只要大家都認可,那麼各行各業都能從中獲益,不用整日裡浪費時間在數錢和運錢上面。

王越所說,各布坊東家都能理解,所以他開始解釋第一個問題:流通券的面值怎麼定。

很簡單,以布為基準來定流通券的面值,也就是說流通券和黃州布掛鉤。

一套流通券分八種面值,從大到小一次是“壹千匹”、“伍百匹”、“貳百匹”、“壹百匹”、“伍拾匹”、“拾匹”、“伍匹”、“壹匹”。

流通券一比一兌換與面值數量相同的黃州精織布。

黃州精織布有許多檔次,流通券兌換有複雜花草紋的那種,這算是黃州布的特色之一,各家布坊都能紡織,市價在五百文一匹左右。

換句話說,面值“壹千匹”的流通券,可以兌換一千匹黃州精織布,而這一千匹布的價值大約是五百貫銅錢,一張“壹千匹”面值流通券的重量可以忽略,而五百貫銅錢的重量大約有兩千斤左右。

懸殊的重量差,帶來的是極其方便的資金流通,你說好不好?當然好,可憑什麼?

“流通券要流通,憑的是信用!”王越大聲說道,“憑的是在座諸位聯保的信用,憑的是鄙號東家的信用!”

“鄙號倡議,各位東家聯手,為這流通券聯合擔保,無論何種面值的流通券,在西陽城都能足額兌換黃州精織布。”

“只要能保證隨時足額兌換的信用,客商們就會願意使用,流通券就能夠流通起來,為大家做買賣帶來方便。”

王越開始細細解釋流通券以布為兌換基準的好處。

首先,為何不直接定面值為若干文?因為真這樣做就犯了朝廷的忌諱,黃州推行流通券是為了方便做買賣,而不是要破壞朝廷的幣制,不是變著法子不用朝廷的制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