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國公府,賬房外排起了長龍,今天是快樂的“發薪日”,府裡的僕人都能夠領到工錢,要麼積攢起來,要麼花掉。
一如不同類別的人住的地方不一樣,吃飯的房間不一樣,不同類別的僕人領工錢也在不同房間裡,不過相同的是人人面帶笑容。
賬房看著來到櫃檯的一人問道:“名字”
“張軲轆!”
看了看花名簿,賬房念起來:“張軲轆...本月工錢六百二十五文,你是要銅錢還是流通券?”
“流通券!”
“拿好,六張紅牛,一張藍羊,還有五枚銅錢,一共六百二十五文。”
“能不能都換成藍羊啊?用起來方便。”
“可以,三十一張藍羊,五枚銅板。”
“等等,我數數...嗯...嗯..”
“仔細聽著,一張紅牛等於五張藍羊,六張紅牛就是三十張藍羊,總共三十一張藍羊,再加五枚銅錢,點清楚,離櫃之後概不負責!”
“下一個...”
一張張紅紅綠綠的流通券,分發到每個人手中,接下來的一個月,這些流通券小部分被鎖進私人小櫃子裡存起來,大部分被持有人帶到府邸的“小賣部”,用來購買各種物品。
邾國公府和別處不一樣,發的工錢叫做“流通券”,有“壹百文”、“伍拾文”、“貳拾文”和“拾文”共四種“面值”。
四種面值的流通券均為矩形紙條,尺寸依次遞減,但都是“印刷”精緻,壹百文面值的流通券,為紅色底紋,伍拾文的流通券為黃色,貳拾文的為藍色,拾文的為黑色。
每種流通券都分正反面,正面的中間印著面值,右邊都是一個有花邊框的“邾”字,左邊都是有花邊框的“券”字。
背面圖案各有不同,依著面值遞減,分別畫著牛、豬、羊和魚,這也為眼神不好或者不識字的人提供方便:紅牛指的是壹百文面額的流通券,黃豬、藍羊、黑魚代指伍拾文、貳拾文和拾文流通券。
流通券僅限府邸範圍使用,僕人們可以憑著流通券到小賣部購買府邸產業裡的各種東西,大到布匹小到豬皮製品、肥皂、針線,都可以買到。
用流通券買,價格比用銅錢買便宜些,而拿到流通券的唯一正式途徑,就是發工錢的時候,當然私下裡相互兌換那是另說。
當然邾國公府邸不是強制用流通券抵工錢,願意領銅錢的也沒問題,不會有絲毫為難。如果領了流通券後想兌換銅錢,那也沒問題,隨時可以在府裡賬房兌換。
這項舉措剛推出的時候,幾乎沒多少人願意領流通券,不是他們不相信郎主的信用,而是輕飄飄的紙錢實在太不讓人放心了,哪裡有沉甸甸的銅錢實在。
歷經數年的“推廣”,這流通券總算是在邾國公府邸“流通”起來,也給大家帶來了方便。
後院,宇文溫和夫人尉遲熾繁忙碌著,一如俗不可耐的小夫妻在數錢,數的自然是流通券,自從有了這玩意,府裡流通的銅錢明顯減少,省了許多麻煩。
今日發工錢,經過各類考勤該扣的扣,僕人們拿到手的都是辛苦錢,當然基於激勵大家“努力工作”的用意,主母尉遲熾繁要對錶現出色的僕人額外獎賞。
有罰也有賞,只有賞罰分明才能讓人服氣,那些表現出色的僕人,已經列出名單,具體該賞多少也已按賞罰條例定下。
除此之外還有各院的“賞錢”,這是發給各院,由其自行獎賞僕人的費用,畢竟適當的施加恩惠,各院僕人也多盡心盡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