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蜂起,馬蹄聲聲,隋國對周國的進攻,在南北兩線相繼展開,幽州總管府地界烽煙起,而山南荊州地界也是旌旗招展。
隋軍全力進攻山南荊州,先前集結在豫州一帶的大批隋軍西進,而武關道和漢水上游方向的隋軍作為策應,牽制荊州、襄州周軍的兵力。
山南的軍情還未送至鄴城,周國亳州總管府便已覺察到西側豫州隋軍的異動,待細作探得確切訊息後,亳州總管司馬消難緊急奏報朝廷。
丞相尉遲迥下令亳州總管府、合州總管府派兵西進攻打隋國豫州總管府,驛使未出鄴城,又得合州總管府、吳州總管府相繼來報:長江對岸陳軍異動。
軍情緊急,新一輪命令下達:合州軍原地不動,與吳州軍防守長江北岸,徐州軍西進,與亳州軍共同進攻豫州隋軍,以圍魏救趙之法,為山南周軍解圍。
又調集各地軍隊,向黃河一線聚集,防備隋國東出虎牢關,沿著黃河向東進攻,若糧草準備完畢隋軍未動,便率先進攻虎牢關。
周隋戰火重燃,隋軍突襲太行山以東,行軍總管楊素襲擊周國天子儀仗險些得手,訊息傳到長安隨即擴散,令無數人扼腕痛惜。
又有訊息傳出,說此役之所以功敗垂成,是因為周國宗室宇文溫所致,此人當時正在周國天子儀仗中,獨自一人格殺官軍上百,導致局勢逆轉。
一人格殺上百人,這聽起來頗為驚悚,想來是訛傳,不過此人十分兇猛想必是真的,宇文溫之名經過長安街頭閒聊傳開,許多人都感慨宇文氏竟然有如此猛人。
果然是獨腳銅人宇文溫哎!
長安,皇宮內,隋帝楊堅看著面前那日行三百里的急報,嘆了一口氣,他的軍隊,差一點就把周國的小皇帝給捉了,這可是天大的好機會,奈何...
行軍總管楊素作戰時身先士卒,為流矢射中左眼,雖然流血不止依舊一馬當先,雖然最後功虧一簣,但楊堅覺得必須大大嘉獎一番,以振奮全軍士氣。
楊素如今按計劃領兵據守真定城,城池被周軍團團圍住,楊堅決定再調兵東出井陘,無論如何也得保證最後能將楊素接應出來。
看到後面,楊堅的心情隨即變得極度惡劣,因為他在急報裡看到了一個名字,那個名字讓他覺得扎眼。
據報,官軍襲擊周帝儀仗隊伍時,周國宗室宇文溫組織眾人反抗,也就是因為此人作祟,糾結了一群烏合之眾,硬是頂下官軍圍攻,導致楊素的奇襲功虧一簣。
據現場將士所述,此人武藝十分了得,衝入官軍之中揮刀亂砍,竟然無人可擋。
“無人可擋...是朕看走了眼!”楊堅只覺得怒氣上湧,宇文溫這個小混蛋禍害了他的女兒楊麗華,如今又變成更大的禍害。
按著急報所說,宇文溫白刃戰無人可擋,他覺得是誇大,但對方能打很可能是真的,楊堅沒想到宇文溫竟然是這種猛人。
“無妨,你也蹦躂不了多久了!”
。。。。。。
鄴城,數日之內周邊兵馬調動頻繁,城內傳言四起,有說幽州已被隋軍攻下的,有說山南荊州淪陷的,又有說官軍已經攻破隋國豫州的。
更有甚者,說江南陳國內亂,官軍已攻入建康,三日不封刀。
一時間謠言四起,紛紛擾擾間,也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不過新出的一個訊息,倒是為眾人一致確定。
本月初,天子出巡,返回鄴城途中,於洺州州治易陽以北遇襲,幸得忠臣良將浴血奮戰,保得天子平安無恙,故而朝廷下詔封賞有功之人。
戰歿者均有撫卹,而生還者之中亦多有賞賜,血戰立功者更是論功行賞,其中一人為眾人矚目,那便是大周宗室宇文溫。
那一戰據說屍橫遍野,虧得宇文溫聚眾死守,又身先士卒浴血奮戰,身中十餘箭被創數十處,振奮士氣方才擊退隋軍圍攻。
若不是宇文溫振臂一呼,整個隊伍怕是就被隋軍衝散,留守之人絕無生還可能,而隋軍亦會繼續南下,追擊天子。
又有訊息靈通人士稱,隋軍來襲之際,是宇文溫率先反應過來,將天子扛下御輦由左宮伯、盧國公尉遲靖護送撤離,也虧得處置及時,才沒讓天子陷於重圍之中。
功高莫過於救主,兼之宇文溫乃大周宗室,故而朝廷封賞的詔令很快下達:
西陽郡公宇文溫,進位邾國公,食邑一萬戶,其妻尉遲氏,封為邾國公夫人,其嫡子宇文維城,為邾國公世子,其庶長子宇文維翰襲爵西陽郡公。
宇文溫因功進位國公名副其實,滿朝文武並無異議,朝廷的封賞很快,畢竟其夫人尉遲氏是丞相的親孫女,所以大家也很理解。
不光如此還有許多人在傳,說宇文溫此戰威不可擋,獨自一人砍殺隋兵上百,可謂是驍勇善戰。
一說到這裡,許多人都不由自主嘆道:獨腳銅人宇文溫果然名不虛傳!!
使邸,新晉國公爵的宇文溫正在吐槽,吐槽的就是其封爵:邾國公。
按著這個時代官方的簡略行文,稱呼各位“王”、“公”的名諱,都是“某王某”或“某公某”,例如故趙王宇文招,就是“趙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