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章 稻麥輪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章 稻麥輪作 (2 / 2)

水田排水,要過多久才能適合種麥子,這沒人知道所以要摸索,時間短了萬一麥子長不好怎麼辦,時間長了耽誤播種又怎麼辦。

到了春天,麥子要收割然後種水稻,又得折騰一番,旱田要放水變水田,如果操作不當導致影響當年的水稻收成,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農民對於能增產很歡迎,累些都無所謂,但這樣一來全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農忙,州衙要徵發力役、兵役勢必受時段限制。

還有一點,按照如今各國律法,每年的租調只在秋收後徵收一次,種植冬麥所得那就是不用上繳的,如果想以此增加州衙收入,強行加租的後果就是激起民變。

“使君,當務之急是普及插秧法,百姓們若是還沒熟悉插秧法,又來個稻麥輪作,一旦中間銜接不上怕是會歉收。”

“若是在官田試行呢?”宇文溫問道,不過隨後便自己否決了自己的想法,現在秋收已過,要想種麥子一來要把水田排幹,二來沒有準備充足的麥種,今年是不可能實行的。

“使君,貪多嚼不爛,還是以普及插秧法為先。”楊濟勸道,明年開春要讓巴州地界普及插秧法,還有其他州的吏員過來學習,正所謂一心不能兩用,他覺得還是做好準備,明年秋天再試行稻麥輪作比較好。

“也罷,留一年時間好好規劃,爭取明年秋後能夠試行。”宇文溫點點頭,糧食生產事關重大,當務之急是先把水利修好,讓三臺河北岸免受水患影響,增加可開荒的土地面積。

剛開墾的農田其糧食產量肯定不高,要過上幾年才能達到普通水準,其間還得精耕細作,不是一覺醒來就能產量翻番的。

“使君先前所說,要到那...西夷所說的新大陸尋找玉米、番薯、土豆,此話當真?”楊濟又問道,他來自明末,知道西夷在東海以東極遠之地找到了新大陸,上面有許多類似玉米之類的神奇作物。

玉米、番薯、土豆,在明末開始推廣種植,奈何天災人禍沒能儘早起到作用,連年大旱讓莊稼絕收,愈發沉重的遼餉逼反了無數飢腸轆轆的北方百姓。

楊濟一直覺得,若是朝廷能儘早推廣這些作物種植,到了崇禎年間想必能熬得過去,如果不是內外交困,陛下也不會在煤山殉國。

‘又來了,又來我大明瞭...’宇文溫無語,面前這位口中的朝廷可不是如今的朝廷,陛下也不是如今的陛下,不過他之前所說要找辣椒、玉米、番薯、土豆,這也不完全是戲言。

玉米、番薯、土豆推廣種植是明末清初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這些作物的優點是產量高,對耕地的要求低,能夠極大增加土地利用率。

但是這些作物的熱量不高,只有同樣重量稻米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也就是說要維持人體基本熱量需求,消耗的玉米、番薯、土豆要明顯多於稻米,當然這是通常而言,特別品種另當別論。

所以被譽為穿越神器的玉米、番薯、土豆,其最大的作用是救荒,它們不需要完整的土地,即便是零星破碎的土地、坡地都能種,單位熱量不高但勝在量大,能讓飢腸轆轆的百姓們填飽肚子。

而玉米有個缺點,那就是生長時需水大,容易造成土地水分流失,清朝時推廣玉米種植,許多山林被砍伐化作坡耕地,大量種植的玉米反而導致水土流失加重。

所以要種田增收還得靠水稻,如今這個年代兩湖地區開發度還不高,只要能興修水利、治理血吸蟲,荒地變良田,產出的水稻就足以養活這個時代的天下百姓。

“湖廣熟,天下足”,這是宋以後的事情,如今的湖廣地區還是處於初步開發的階段。

宇文溫對遠在美洲的玉米、番薯、土豆不感興趣,修水利開荒種水稻才是王道,他最糾結的就是辣椒,辣椒原產於中美洲,後世要到明朝中晚期才傳入中原,但這個玩意真是好東西。

沒有辣椒,吃貨帝國是不完整的,更別說風靡無數人的辣條了!(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