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九十九章 時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九章 時間 (2 / 2)

“是你鑽牛角尖了,經緯度,用途可不止在海上。”宇文溫笑道,作為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他對經緯度的用途可知道很多,“況且精確的時間確實是很重要的。”

平心而論,對於農業社會來說,精確到分鐘的時鐘沒有用處,因為人們不需要“準時”,與時間有關的天文學,其民間用途就是制定日曆,讓農民們知道節氣就行了。

士農工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人需要準確到分鐘的“準時”,農民雞鳴時起來,天亮時外出耕作,中午日頭太烈就休息,下午繼續幹農活,到了太陽落山自然就收工回家,不需要看時鐘。

工匠也不需要,每日就是天亮做工天黑收工,商人們也是如此,即便是官員點卯或者上朝都是看時辰,軍隊作戰最多需要知道時辰就夠了,所以在農業社會不需要時鐘。

那種歐洲式的鐘樓如今在中原的城市裡沒有用,城門的開啟和關閉可以依據刻漏和日晷,每到一個時辰就擊鼓傳音,到了晚上宵禁有值更的敲梆子報時,誰也不需要看這種東西。

宇文溫要製作時鐘的原因很簡單:現實需要。不光是高大上的測量經度,也不光是為了馬上弄出航海鍾,純粹是做實驗需要。

先加入甲物質某某毫升(或克),再加入乙物質某某毫升(或克),反應某某分鐘,然後是下一步驟,這是正常的科學實驗,也是實驗重現性的必要引數。

體積和重量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度量衡,但是時間就很粗,一炷香時間,半炷香時間,四分之一炷香時間,一盞茶時間,除非有標準香標準茶,否則這完全就是玄學。

還有鐵匠鋪,例如鍛打鐵器、退火、淬火需要多少時間,完全是憑經驗,這種經驗只能是師徒代代相傳,根本沒辦法量化。

又如風力舂米、水利舂米,舂米的裝置一定時間內能舂多少下,這是量化舂米能力的重要引數,沒有精確到分鐘的頻率,只能是按一炷香計,這樣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工匠們要進一步提升效率就只能憑經驗。

亦或是是由水力舂米機演化成的水力鍛錘,以及水力風箱(水排),評價它們能力的重要指標就是單位時間內能錘多少下,或者單位時間內往返多少次。

當然用刻漏、沙漏充當計時工具也行,不過宇文溫決定力所能及都要用科學的度量衡,嚴格按照各項引數做事才是工坊製作的正途。

雖然這和攻城略地沒有太多關係,甚至有沒有時鐘都無所謂,但是要想把各種工坊製作工藝‘科學化’,精確的時間必不可少。

楊濟看著正在發呆的宇文溫有些奇怪,他不知道面前這位在想什麼,以至於竟然會無端端傻笑,雖然還是不理解對方為何如此執著於時鍾,但楊濟還是決定全力以赴將合格的時鐘弄出來。

而林有地則是在遠處愣愣的看著這兩位,他方才有事想要稟報郎主,卻見郎主和楊先生在為什麼事情爭吵著,林有地知道這種時候不能上前,所以等著兩位吵完了才靠近。

他是來彙報水力時鐘的問題,郎主要求的就是不怕出問題,就怕不知道總結問題,所以現在就是他將總結出來的問題上報的時候。

“和楊司馬...楊先生說,這時鐘由楊先生全權負責。”宇文溫說道,楊濟在府裡的稱呼就是‘楊先生’,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壓榨’楊濟知識的機會。

另一個原因就是宇文溫不懂鐘錶結構,在那個時代他看時間要麼是手機要麼是石英鐘或電子錶,對於機械鐘錶的結構完全不懂。

楊濟認真聽著林有地的彙報,這座水力時鐘執行不穩定的問題很簡單:各部件的精度不行,一個個部件的誤差累積起來到後面就造成執行精度極差。

尤其大部分部件都是木製,棘輪和棘輪之間咬合容易損壞,轉動軸也容易磨損,當然因為之前沒有經驗,操作不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破損。

林有地匯總了工匠們的意見,首先是大家已經熟悉了水力時鐘的結構,其次就是解決方法:停機,將各部件重新修整。

不合格的部件要更換,鑑於木製部件容易磨損,希望能將一些部件逐步更換為鐵製,反正林有地說來說去說了半天,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要錢。

對於宇文溫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就不是問題,錢不夠可以想辦法,就怕是花錢都解決不了,若不是有價無市,他早就砸鍋賣鐵攢出一群戰馬了。

見著林有地興沖沖跑去和工匠們商量‘更新換代’,宇文溫笑眯眯的轉向楊濟那邊,其笑容之和藹就像黑心老闆忽悠員工無償加班一般:“聽說你精通農學?”(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