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京城。
《魔戒》的電影啟動儀式,隆重召開。
這或許是好萊塢的電影,第一次在中國境內進行啟動儀式釋出會。
本次釋出會的目的,是要改變目前中國電影人在世界電影界的局面。
在此之前,在美國境外開釋出會的好萊塢電影,大概只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導演,名叫威爾遜,拍攝過特工系列電影,八部全都是在倫敦開釋出會。
而《魔戒》作為一部世界奇幻鉅著,中國人拿來拍,本身就有很多的爭議。
李志凡現在把爭議可謂是推到了更高的位置,甚至想完全擺脫“好萊塢電影”的大片定義,將中國電影的製作和理念,推向國際。
一直以來,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貢獻的,只有票房。
外界對於中國電影業騰飛的評價,就只有“票房成為第二大市場”這樣一說。
而在電影製作和內容方面,依然是非常薄弱,和世界電影強國比起來,差距依然很大。
《魔戒》的電影中文譯名,沿用了《指環王》這個名字。
《TheLordoftheRings》的直譯,就是《指環王》。
在中文的意境上,《指環王》更優雅動聽一些,也符合中國人的起名審美標準。
《魔戒》是原中文版書籍的名字,但“Rings”就是“魔戒”的意思,整體譯名並不夠完全,“TheLord”這個詞語沒有被翻譯出來。
原英文書名的重點,就是在“TheLord”這個詞語上,意思為“王”,“……之主”,而不僅僅只是“Rings”——魔戒這麼單薄的意思。
當《指環王》這個中文名公佈出來後,自然會引得一些原著粉的吐槽,當然,是中國的原著粉,畢竟老外可不用中文,他們原本的書名也不叫魔戒。
“這個名字……則,一點都不炫酷霸道!”
“《魔戒》多好聽啊?為什麼要改叫《指環王》?”
“一下子Lo了好多,雖然說遵從原文直譯,但是叫個《魔戒之主》也好聽啊!”
“《魔戒之主》才難聽呢,就像是粗製濫造的頁遊名詞,本身《魔戒》就很好聽!”
“好像是《魔戒》這兩個字的版權在中文版書籍發行商那裡,不好操作!”
“難道不能花錢買嗎?東方文娛不是把書的全部版權都買下來了嗎?”
“難聽,反正不習慣,不舒服!”
“今天的報道,有的寫《魔戒》,有的寫《指環王》,我還以為是兩部電影!”
“天哪!Lo,Lo,Lo!”
“……”
當然,大部分觀眾還是無條件支援的,只要能拍出來,無論中文版叫什麼名字都好。
西半球。
美國,好萊塢。
《魔戒》的電影啟動儀式,也是牽動著無數人心。
尤其是好萊塢的製作人員,因為啟動儀式只是宣佈開拍,並不是正式開機。
宣佈開拍後就會開始融資,融資期間找演員,找團隊,找劇組每一個工作人員。
中方的財團雖然完全可以包攬電影製作資金,但是要想在全球每一個國家都完滿發行,那麼就得讓全球的財團都嚐到一點甜頭,這樣他們才肯在後續發行時,幫忙牽線搭橋賣力氣。
所以,這一次融資,李志凡打算光是在美國,就招募八家,發行公司優先。
……
20世紀電影公司。
“哦!李志凡要拍《魔戒》?哈哈,不覺得他能拍的好!”
“《魔戒》的故事體系太複雜,而且約翰·羅納德·瑞爾·託金是偉大的語言學家,光是精靈語這個,李志凡肯定搞不定,他會北歐的小語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