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
《無間道》片場。
在電影拍攝中,李志凡一般是不會亂加戲的,這一點跟著他久一些的人都知道。
而且《無間道》三部曲本身就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畫蛇添足反而會打亂故事節奏。
李志凡偶爾也會放任演員自己加戲,反正剪輯在自己手裡,只要改動不大,一般沒什麼問題。
不過這次卻破了例,給楊錦榮這個角色加了戲,甚至改變了他的性質。
拍攝過程中,飾演楊錦榮的姜海,成了全劇組最大放光彩的一員。
這多半都歸功於姜海多年沉著的磨練,而他走紅的時候已經過了輕浮的年歲,所以不但沒有膨脹,反而借勢更加嚴格的把關劇本和主創團隊,不想一些年輕演員,一部戲紅了片約不斷,為了賺錢賺流量什麼都接。
尤其是一些明明是爛片,但因為參演的流量明星多,所以受邀演員也帶著其他目的進組。
姜海之前跟李志凡聊天時無意中提起,他拿到《無間道》的劇本時,最想演的是陳永仁這個角色。
說起原因,姜海提了三點。
其一是陳永仁在人格上,有巨大的缺陷。
尤其是第二部的劇本里能夠清晰的體現,因為倪家一家人的死,其實間接上就是陳永仁害的。
陳永仁是一個警察,他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正義的,然而往往都刻意的想去證明他是個警察,由此導致了倪家的破滅。
倪永孝其實罪不至死,陳永仁幾年來收集了很多證據,足以讓倪永孝關一輩子,而他卻眼睜睜讓黃sir殺了倪永孝。倪永孝雖然是嘿社會,但對陳永仁這個弟弟絕對沒話說,陳永仁有一百個機會救倪永孝,卻偏偏讓他被打死了。
臥底自己的家人這麼久,除了倪永孝,其他家人可都是做正行的,即使為了正義要大義滅親,但是他們是無辜的?。
這也是陳永仁在第一部戲裡會看心理醫生的最大緣故,多年臥底生涯並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而是因為倪家人的死,甚至在倪家人死後,因為“警察職責所在”,還得去韓琛手下做臥底,這種看似矛盾衝突的人性,造成了心理上的極大缺陷。
其二是陳永仁這個角色非常難演,亦是這部劇裡最難演的角色。
在姜海看來,李志凡雖然不是什麼小白臉小鮮肉,但好歹也是個文藝青年,沒有一臉的匪氣,怎麼讓人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是壞蛋呢?
相反姜海倒是有這個能力,因為他正派反派都能塑造。
但《無間道》第一部上映之後,姜海看呆了,原本在劇組還沒覺得,到了大銀幕上連連感慨,佩服李志凡的可塑性,也佩服劇組造型師的能力,成功的造型加上隨性的表演,沒有一點出戲感,反而很融洽,且身上散發出一種香江本土演員同化的質感,根本不會覺得他一個內地演員演香江的臥底有什麼不妥。
另外難演的一點是陳永仁這個人本質上是警察,是好人,一不留神就會被反派的演技比下去,在某種意義上,反派比好人更容易演的出彩,因為壞人更容易去表現誇張的表情、肢體動作等。
好在李志凡選了陳冠君來演劉建明這個角色,而陳冠君除了帥的天崩地裂外,演技上完全被李志凡壓著,尤其是他的各種眼神,就已經足夠撐起一部戲。
陳冠君雖然已經足夠出色,但是作為反派臥底,他的演技還是略遜一籌。
雖然姜海很想演陳永仁,不過拿到楊錦榮這個角色並仔細深入揣摩之後,反而更加興奮,因為這個人物很關鍵,很神秘,一開始的劇本並沒有明確他的身份,但是李志凡為他加戲的內容,即使揭曉他的身份,反而使劇情直接推上了另一個高潮。
第三部其實是分了上下兩場的,上半場是陳永仁死前六個月的戲份,雖然陳冠君因為融入了節奏,融入了劇情,要比當初拍第一部的時候好一些,尤其是臨場發揮和情緒爆發這一塊兒,第三部原版就有專門為他加戲,他也演的不錯。
相比前兩部,李志凡雖然只負責上半場,但也是成了陳冠君的配角,這個大配角的戲份依然是略勝陳冠君一籌的。
而下半場是陳冠君和姜海以及周石磊三人的對手戲,周石磊一上來就凌空凌駕於倆人紙上,包括前半場戲份也非常重的周石磊,在李志凡和陳冠君面前依然是高一等的。
剩下陳冠君和姜海兩人,反倒是不相上下,因為姜海的角色限定了他的範圍,且姜海的演繹彷彿是日韓電影裡作為主角的中年警察,影帝級的那種演繹。
原版劇情介紹裡,對楊錦榮的描述是:年輕警司楊錦榮憑著一頁頁豐功偉績,以不到四十之齡,正邁向警隊最高層。
——年輕警司這個詞,用在不到三十歲還行,但不到四十歲,只能算是青年警司,而姜海將人物形象提升到了中青年,其實是最正確的。
拍攝過程中,李志凡其實對《無間道3》的剪輯上也有新的想法,原版給人感覺是一段一段的,不斷閃回的,所以會莫不知頭腦。
其實是線索人物沒有明確,因為第三部的真正線索人物,是沈澄。
如果以沈澄的視角,或者是按照沈澄的出場順序來剪輯第三部,那就不會摸不清頭腦了。
原版因為沈澄的扮演者是內地演員陳道明,且導演想玩個時空交錯的花板子,劇情沒問題、拍的沒問題,但是捨不得把重心從香江演員身上放到陳道明這個內地演員身上,所以看起來亂套了。
電影畢竟是給大眾看的藝術,自然要照顧到所有受眾。
原版的剪輯方式其實並沒有問題,從藝術層面來講,完全是昆丁的感覺,但畢竟不是沒個受眾都聰明,有些人第一遍看不懂,就會直接把電影標位爛片、故弄玄虛,且壓根不會有第二遍第三遍去看的心思。
而且《無間道》有著龐大的關係網和局面,並不是一個人犯罪或失憶的簡單故事,用時空閃回剪輯,很容易造成一種“花絮大合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