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這樣跑運輸有錢賺,姐弟兩還是比較積極的,接下來的十多天天,平均每天都有100銅的穩定收入,姜臻趕車也越來越老練,人情世故都開始慢慢熟絡起來。
每晚的空暇時間姜儀教他算術,此時簡單的20內加減法都會了。
步儒偶爾也教他認字,不過他也比較忙,除了要跟進竹屋的搭建進度,還要每天讀書,遇到不懂的還要去鎮上請教老夫子。
竹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已經蓋好一半。
現在是冬天,步水貴比較有空,所以過來看了兩天,也開始來幫忙指點,畢竟是自己兒子,看他日子越來越興旺,當然也歡喜。
姜儀開始放心弟弟一個人去趕車,就在家裡幫忙做飯,漿洗,縫縫補補做家務。
這時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牛車的方便,願意掏幾銅錢搭運,所以生意越來越好,每趟最少有40銅以上的貨物可拉。
而且因為年關臨近,置辦年貨的村民增多,生意有些忙不過來。
村裡有些家裡有牛的人也學著打造了板車,開始搶生意。
但有牛的村民也不多,雖然多了兩輛牛車,但生意還是有得做的。
又過了十多天,簡單的百平米竹屋終於搭建好了。
安排了姜臻在竹屋住下,姜儀又開始新的打算。
她在鎮上買些鹽油醬醋等生活必需品,菸酒糖茶等副產品,甚至鋤頭鐵鏟耙子等必須的農產品回來,在竹屋裡售賣,於是,村裡的第一家雜貨鋪也在臨近年關的時候,順利開張。
雜貨店因為由姜儀看店,由於價錢實惠,便宜,大部分東西都只比鎮上貴一兩銅,所以在村子裡很快就門庭若市起來。就連附近姜家村的人,有時候也貪圖方便,來這裡買。
一個原本死氣沉沉的家,短短一個月,居然慢慢活泛起來,村裡人有目共睹,引起大家嘖嘖感嘆。
一日清晨,姜臻起來洗漱完畢,剛剛開啟門,就已經見幾個村民在等著搭貨了。
姜臻熟練的把貨物在板車上一一碼好,正要出發的時候,面前出現兩個人。
“臻古,你這小子果然在這,來你姐這也不和我說聲,讓我好找。”
說話的是一個婦女,大概三十出頭,四肢粗短,長得矮胖矮胖的,兩腮還塗了些胭脂,紅撲撲的像猴屁股。
她聲音尖銳而高亢,似乎慣常這樣說話。一邊說,一邊就走過來,在懷裡掏出個包子,笑嘻嘻的遞過來;“你吃過早餐沒有?我給你帶了個包子,快點吃吧。”
姜臻一開始愣了一下,接著嘴角泛起冷笑,也不去接包子,只是搖搖頭看著她。
和這矮胖婦女一起來的,是個相貌平平,差不多年齡的男子,不過他臉上帶著一絲戾氣,看樣子是個不好打交道的人,此時板著臉,沉聲道;“你這傢伙越來越不像話了,你叔母好心給東西你吃,也不知道拿著,沒點規矩,整天就知道在外面野,馬上跟我回家去。”
姜儀這時也從家裡過來打算開鋪做生意,見到這兩個人,自然認得是自己的堂叔夫妻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