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王家禧嚴正宣告,本人從來不認識張曉夜,以後也不打算認識,自始至終與他沒有任何關係,更談不上恩怨糾葛,實在無法理解他對本人的謾罵攻擊。”
“鑑於張曉夜的無故謾罵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本人要求其在三天之內做出公開道歉,否則本人只能提起訴訟,於此來維護形象名譽。”
如果是一般人罵,王家禧大概也不會得到訊息,知道也不會在意,可這是張曉夜罵的,引發的反響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回應的程度。
王家禧表現得很強勢,他的兒子王澤也不甘落後,“香江跟美國一樣是法治社會,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既然張曉夜口無遮攔無辜重傷他人,那就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
“他的文章中特意提到了本人與家父兩個名字,我們有理由相信他針對的就是我們父子兩人。文章中一口一個竊賊的謾罵,不出三行就有一個厚顏無恥這種詞彙的攻擊,不管是誰都無法平靜以對。”
“我對此非常生氣,如果張曉夜拒不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的,我們一定會讓他付出代價。”
人家爺倆都已經接招,接下來又要看張曉夜的了,圍觀群眾早已經甚至了脖子,可惜現在網路還沒有普及,要不然該有多麼的熱鬧。
葉茜文也是一副看好戲的表情,拿著報紙道:“這對父子一個比一個強硬啊。怎麼樣,想好接下來要怎麼辦了嗎?”
張曉夜悠悠的就道:“我又不是欺軟怕硬的人,還會怕他們這個?”
“勢在必得的事情,還真沒必要擔心。”葉茜文的表現也是一臉輕鬆,道:“不過你倒是蠻陰險的,明明可以一拳直接將他們給打死卻非得慢慢來。”
“你不覺得這樣更能看清楚他們的嘴臉嗎?”張曉夜嘿嘿一笑,道:“看著他們如此憤慨的樣子還蠻有意思的,再說了,直接給打死的話,引發的反響也就不會那麼強烈,那可不是我想要的。”
他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套組合拳,如果王家父子不出來回應他還會接著罵,現在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反應也在意料之中,該怎麼做他也早就想好了。
你別說,王家禧在香江的人脈還真不窄,自從文章發出去開撕到現在,好多有頭有臉的人打電話過來打圓場,非常委婉的提出讓他別鬧下去,要不然大家臉上都不好看云云。
就連金庸和董僑也專門跟他談了一次,不過還是被他給懟了回去,手裡的東西擺在桌上之後,這兩位大牛也沉默了,態度轉變成了支援,於是《明報》的專欄繼續登載。
“王澤先生無恥的樣子很有他父的風範,這也難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王家禧先生不就是這隻老鼠麼?”
“說你們是賊你們還不承認,這還真是偷的東西太多了,就覺得理所當然了啊。感謝你們這對賊父賊子,讓我對無恥的理解又進了一步。”
“那些說我無故謾罵的,你們可以消停了,我張曉夜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罵人,更何況是素不相識的人。這點王家禧先生沒有說錯,我們確實不認識,也沒有認識的必要。”
“我能罵你們是竊賊,就能夠證明你們就是竊賊,外人或許不清楚所為何故,王家禧先生你自己心裡難道還沒譜嗎?既然你把盜竊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那還是我來說吧。”
“你們父子就是竊賊,所盜取的就是你們引以為傲的老夫子。”
“老夫子原是國內漫畫家朋弟創作的作品,三十年代就已經在京津一帶大量刊登,你移居香江後利用兩地訊息不通將別人的勞動成果竊為己有,不是竊賊是什麼?”
……
王澤的《老夫子》是抄襲別人,張曉夜將這個訊息傳遞出去後頓時又引起了軒然大波,圍觀群眾想過無數他開炮的可能,可誰也沒想到他原來是在指責王家禧(王澤)抄襲。
這個漫畫現在是由他們父子工作創作運營的,當然是要一起罵。
文章一出,大家都好像理解他為什麼罵人了,各路媒體又是一陣關注。
“香江的一代傳奇,老夫子居然是一部抄襲之作。”
“張曉夜爆料王澤老夫子抄襲內地漫畫家,竊賊身份並非胡亂指責。”
“****?老少咸宜的老夫子原來是抄襲之作,如若確實王澤就真的事情竊賊。”
坊間,“原來說得是抄襲啊,王澤也太不要臉了。”
“我就說張曉夜不會無緣無故罵人的,你看。”
“這我還真不知道,不過空口無憑啊,張曉夜說得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個事情太讓人以外了,對面的情況誰瞭解,是真的嗎?”
……
空口無憑這話沒錯,所以王家禧父子依舊有恃無恐,王澤再次佔了出來斥責張曉夜無中生有,揚言他這是在誹謗。
王家禧這次表現得更強硬,只是簡短的回應道:“已經交給律師處理,法庭上見。”
此時,人們對事件的關注已經到了最高點,臺灣和東南亞不少媒體都在跟蹤報道,歐美一些華人社群的中文媒體都在關注,張曉夜也不磨嘰了,直接爆出了手機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