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陽閉上眼睛想了想,曹操握著大鬍子一臉悲憤的寫下求賢令,管他是什麼人,只要能保證自己治下能夠正常執行,就是來條狗都要好好伺候著。
一代梟雄被逼到這份上,也確實顯得有些可悲可笑。
“現在父皇您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李承陽問向李世民。
李世民點了點頭:“人才啊,無論什麼時候都缺少人才,楊堅那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個辦法緩解這個問題”。
“科舉制?”李承陽一拍腦袋。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為了擺脫世家們的掣肘,他想出了這個辦法,但是終歸治標不治本”。
李承陽撓撓頭,疑惑道:“既然有了科舉制,那天下的讀書人不就不用繼續前朝的道路,直接透過科舉來登上朝堂嗎?怎麼還說是治標不治本呢?”。
“這天下的讀書人現在幾乎全是世家裡的人了,哪怕是你幾位跟著我打天下的叔叔,其實也是世家出身,不過大都沒落了而已,歸根結底,他們也算是世家一脈”,李世民指了指一旁的書架:
“書,貴啊,一般人根本就買不起,且書的總量還少,許多人想買都買不到,幾代人同讀一本書的時候也有,一本書被當做傳家寶傳下去,直到傳到有人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這才算結束”。
書貴,紙更貴,這是李承陽之前就知道的,只是沒了解的那麼清楚,紙都是一張一張買的,李承陽作為太子自然不會因為這些發愁,但是百姓們卻沒有李承陽這麼好的條件。
“而且啊,從這科舉一面世,那些世家當然不能容忍,他們害怕科舉會慢慢替代他們,因此不斷的打壓著那些毫無背景計程車子們,如果士子不去給他們投行卷,那就不要想能進入考場,更別想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而且就算有士子幸運進入了考場,單單論學識,他們也比不過有著完整傳承的世家大族們”。
“所以說科舉創立的意願是好的,但是最後卻被世家們攪亂了?”李承陽拖著下巴。
見李世民點了點頭,李承陽繼續問道:“他們難道真的不把皇權放在眼裡嗎,他們憑什麼這麼狂妄?”。
“他們不是狂妄,只有千年的世家,哪有千年的王朝,這句話你聽過嗎”,李世民聽完無奈的笑了笑,提出了個更加尖銳的問題。
千年世家的說法李承陽當然聽說過,不只是前世,在大唐這句話他也聽過不少次,只是都被他當做世家們自吹自擂的說法,對這些事毫不在意,但是從李世民口中聽到了這樣的話,那就可能是真的了。
“難道,這句話不是他們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刻意放出來的?”,李承陽小心翼翼的問道。
“當然不是,而且這句話說得很對,從漢末到咱們大唐,無一不證明著他們的說法沒問題,只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因此他們完全不把咱們放在眼裡,也是正常的”。
看著李承陽不解的眼神,李世民只得解釋起來:
“漢末以後,一直到隋,四百年的時間,經歷了上百王朝,期間最長的朝代就是魏,延續了六十年,最短的是東晉,僅僅三年時間,別的不提,就說隋朝,也只是延續了三十八年”,說道隋朝,李世民的口氣顯得有些低沉:
“四百年間,潮起潮落,沒有人能延續百年的繁榮,反觀這些世家,他們的傳承從漢至今,一直都在完整的傳承著,每個朝代延續二三十年,僅僅是一代人的傳承而已,那麼王朝對他們來說,自然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現在連隋朝都沒什麼人提及,區區三十八年而已,在這四百年的歷史比起來還算的了什麼”。
這是李承陽第一次知道世家們底細,也是第一次去苦思冥想裡面的條條道道。
走出御書房,他還在仔細著思考著世家們的底蘊,從李世民這裡知道了很多世家的情況:
魏存在了六十年,而後就被司馬家族竊取了皇權,建立了西晉。
晉朝存在了五十四年,而且還分為西晉和東晉,再加上十六國的時代,當然不止是十六國,只不過這十六個國家能代表了當時的大局面,所以才被史官記錄了下來,真要細數,沒個數百王朝算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