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就是這麼一直髮展下去,家裡有了一個官員之後,不斷的推薦自己家的子孫,不停的從士子中選拔門生故吏,才使得一個家慢慢發展成士族”。
李承陽點了點頭,隨即繼續發問:“如果家中子孫中在出現一個有作為的,那就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是啊,那時候大大小小計程車族多如牛毛,有些大計程車族因為後繼無人漸漸就失去了原本的權利,而有計程車族或許是後世子孫中有了個爭氣的,亦或者找到了一個有才又忠義的門生,得以拉扯著一家士族繼續輝煌下去”,李世民頷首。
“那若是家族中接連出現人才呢?那豈不是就成了龐然大物?”。
“對啊,龐然大物,其表現出來的實力比之咱們的大唐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到了漢末,這些人便紛紛跳了出來,其中你肯定知道不少人”李世民指了指自己的書房,像李承陽介紹到:
“其中一個家族,楊堅也上趕著認他們做了祖宗”。
李承陽閉目想了想,漢末?東漢末年出三國,那段時間確實比較輝煌,名臣悍將不斷的湧出,當時性楊的?
“弘農楊氏?”李承陽不確定的問了出來?
“對,看來你還真是什麼都知道一點,就是弘農楊氏,同時期,還有汝南袁氏,這都是當時的龐然大物”李世民滿意的笑了笑,兒子知道的不少,值得他高興。
“當時的楊氏,因為忠君愛國遭到殺戮,在當時所有人都在想著取漢室而代之的情況下,楊氏無異是在與所有人為敵,楊家的楊彪鬥董卓,遷都時死死護住了獻帝,而後到了曹操那裡,又為了挽回皇權東奔西走,這才讓遭到了猜忌和殺戮,所以原本和袁氏齊名的楊氏並沒有什麼大作為,楊修作為當時楊家派出來的代言人,也因被曹操猜忌丟了性命”。
“楊修,是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楊修?”楊修這個人李承陽就熟悉了,傳了多少年的人物,沒想到這人的出身還是如此顯赫。
李世民想了想:“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什麼?楊修是因為摻進了世子之爭才被曹操殺了頭,你這是從哪裡知道的”。
“嘿嘿,可能是我記錯了,當時看書看得比較亂”李承陽撓撓頭,三國演義裡不是因為楊修太瞭解曹操的想法才被殺的嗎,怎麼還參加了世子之爭而死的呢,果然還是,和史書有區別。
“以後看書的時候仔細點,看看你都學到了什麼”李世民沒好氣的指了指李承陽。
“哪怕這樣的楊氏,也足足傳承了百年,晉朝沒了以後,關於楊家的記載這才消失,隋朝建立後,當時的楊堅也還是認了這楊家作為自己的祖先,以此希望能招攬到更多的人為他效命,當時也確實起到了效果,足可以證明楊家的影響力傳承數百年,到現在還有著一部分影響力”。
李承陽眼睛一亮:“那咱們的祖先不是老子李耳嗎?難不成也是追認?”。
一張奏摺就呼到了李承陽臉上,李世民有些羞惱的聲音響起:“哪壺不開提哪壺,咱們家有胡人血統,再不弄個強一點的祖先,還怎麼名正言順的統治大唐”。
“我那不也是好奇嘛,反正就咱們父子倆,嘿嘿”,李承陽這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連忙道歉。
李世民接過李承陽遞上來的奏摺,放回了原位,這才接著說道:“當時的袁家就是當時所有士族的首領了,四世三公,四代人出了五個坐到三公地位的人,就是咱們現在的三公,品級上和你等同的官”。
袁家嗎,四世三公,這前世小孩都知道,李承陽好奇的是李世民後面的話,眼巴巴的等著李世民給他介紹真實一點的歷史。
“袁家就是典型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當時袁家一分為三,袁紹帶著一群人,袁術帶領著一批人,而其餘的袁家族人則留在長安,守衛著當時的天子,袁紹袁術在當時都是龐然大物,袁術作為一個目中無人,城府極淺的無知之輩,在起兵之初就能擁有令天下側目的基業,董卓更是放出了殺了袁術則天下盡皆臣服的話,由此就可以看出袁家當時有多大的勢力”。
頓了頓,接著說道:“再說袁紹,一個庶子,和袁術反目後,依然能靠著袁家的威名轉眼就湊出了足以和袁術爭鋒的大軍,這說明袁家的力量遠遠足夠支撐這兩人的軍伍”。
“要是袁術沒有那麼多缺點,豈不是就沒有劉備曹操什麼事了?”李承陽喃喃自語,李世民這麼一說讓他對歷史有了新的認知。
“對,袁家兩路諸侯,再加上無數的門生故吏,只要袁術當初沒有妄自稱帝,那可能也就沒有什麼三國了”。
像是想到了什麼,李世民捂著腦門帶著羨慕的口吻:“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幾乎所有文官都心向袁家,袁家完全就不用考慮人才的問題,打下一地,自然就會有相應的主官前來到任,把當地管理的井井有條,完全不用再考慮如何治理一地”。
“所以曹操是被逼無奈的才頒發了求賢令?唯才是舉?”李承陽追問。
李世民自嘲一笑:“是啊,朕現在都想頒佈個求賢令,可惜現在還是隻能靠著世家們的人才治理這天下,你看曹操那求賢令,無論品行如何,唯才是舉,什麼人都要,只要有才就行,你想想當時的曹操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態頒佈的,那個君主希望自己手下的人裡都是一幫無惡不作的人?還不是被袁家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