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到他這全變了,步步為艱,吃吃喝喝都要避著人,哪怕是個椅子也不可以被人看到,這還是穿越嗎?
深吸一口氣,把飄飛的思路拽回來,想了想剛剛粗略看了一遍的工部,官員有二三十人,鐵匠有一百人左右,木匠也是差不多的數量,其餘的各級官員零零散散加起來不過二十人,這便是長安工部裡的所有人員了。
據吳禮說還有很多人,只是都不在長安,分佈在大唐的各個道內,在那些地方需要的人是最多的,長安這個中心到是人很少。
“吳大人,我這有一項賺錢的物件不知你想不想接”想了想,李承陽覺得還是先把錢的問題解決了再說治冰,而且這錢還不能少了,冰司面對的絕不是區區長安,可能以後還要不斷的擴充套件出去,畢竟炎炎夏日不等人。
“那可太好了,不知是什麼活計,您給我一百兩,我絕對保證給您選最好的匠人”吳禮面露喜色,不是那種憨厚的笑了,一雙眼睛裡散發著精光。
一百兩,區區一百兩讓一個侍郎變得這麼市儈,那些吃頓飯就要幾十上百兩的人也不知道心裡會不會有些負罪感。
“吳大人說笑了,我這是長久的活計,可不是一百兩就能滿足的,這樣,我出圖紙與關係,您只需要派幾個木匠前來就行,得到的錢咱們平分”對這種捨己為人的傻子做不到悶聲發大財,平分已經是他李承陽賺大了。
“不知王爺說的是何種物件,不如咱們先做一個出來”老工匠的經驗,做不出來的物件一文不值,這也就是李承陽是秦王,換個人試試,不被這群肌肉漢子打出來算是客氣的了。
“到是我唐突了,這樣,你叫三個木匠來,不是還有皮匠嗎,也叫一個來,咱們現在就做出一個來”年輕經驗不夠,他自己知道一定能成,但是別人不知道啊,不拿出實際的東西來,誰會跟著你混。
吳禮不敢耽誤,趕忙去側院叫人去了。
李承陽走進大堂,不多時捧著一張紙就出來了,紙上的物件有三個葉片狀的葉子,後面有一個活動的木杆連結,木杆接著一個Z字形的搖桿,下方有大約一米高的支柱撐起來。
沒錯,就是風扇,去掉了外面的保護罩,完全靠人力發電的古代風扇,這是李承陽剛剛才想出來的,這些天笑兒經常拿著小團扇一邊閒坐一邊扇風,李承陽扇一會笑兒自己扇一會,至於吹出來的風,姑且算是有點風把,習慣後世生活的李承陽對這種風忍無可忍,這才自己做出來了點冰來解暑。
但是冰也沒多舒服,融化的冰弄得整間屋子都溼漉漉的,呼吸中都帶著溼氣,讓人說不出的難受,看到了那麼多閒散的木匠,在想想這幾天他這個王爺的處境,人力風扇的想法就不由自主的冒了出來。
仔細看了看圖紙,還是三檢視,該有的標識都有了,扇葉傾斜大概三十五度,四十五度的風是最大的,但是能把人累死,所以李承陽特意把角度定在了三十五度。
吳禮帶著匠人們來了,對圖紙的畫法大吃一驚,這樣細緻的圖紙可是頭一回見,紛紛開口要拜李承陽為師要把這手藝學下去。還是吳禮趕忙攔住了,拜秦王殿下為師?虧你們想的出來。
“好了好了,不用拜師,你們想學回頭我告訴你們怎麼畫,想用就用,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玩意”李承陽趕忙客氣到。
這東西可以說是很重要的傳承,古往今來我們丟失了多少有名的有用的發明,單說諸葛亮的諸葛連弩,若是當時有一副三檢視傳下來,也不至於到現代都沒人能確切的完美復原,做為一個家族的傳承都是足夠了,看看那些史書中的記載吧,李承陽記得一個例子:
是唐陳婷章對於水車的描述:“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
這玩意能看出來是個啥?誰可以從這裡面找出水車的做法,若是換成了三檢視,那可能誰都能看出來一二來。
安撫了激動的工匠們,脫掉一身羶氣的王服,擼起袖子就開始拉著工匠們一起把手工風扇給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