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當值的是李雙,原來是叫李二的,後來讓李承陽把名字改了,後世好多人都把李世民叫李二,每次李二李二的叫著,他感覺自己又認了個爹。
李雙領命而去,李固見沒什麼事情了,他一個白身在這工部也不方便,便也就出門找李侍去了,李承陽抱了抱拳問吳禮:“吳大人,敢問我這冰司裡有多少銀錢可供支用?”。
錢才是最主要的,李承陽缺錢嗎,很缺,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進項,從一開始到現在院中的花費都是靠著李固的月錢支撐著,現在有了秦王的爵位,但秦王的月錢也不過五十兩銀子,若是放在外面這是一個不小的財富,但是對一個秦王的吃穿用度來說,五十兩著實不夠用。
工部的情形都看在眼裡,李承陽覺得八成工部里根本沒錢,若是真要把冰司做起來,工人的吃穿用度,一些關鍵材料的採買,安排人手去運輸成品冰塊,花的銀錢必然是少不了的。
吳禮又開始在那傻笑,李承陽看到了便也知道答案了,沒錯,工部沒錢,正感覺有些難以下手時,吳禮又補了一句:“李侍郎,別想了,太子吩咐過,別說沒錢,就是有錢也不許你用”。
我還是個孩子啊,李承陽嘀咕著,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吳大人,不如您帶我先去四處轉轉,我也看看以後生活的環境”從吳禮這要點錢出來是別想了,不如去別處想想,吳禮自然是樂意之極。
一圈下來,已經過了中午了,李承陽這才瞭解工部為何如此之慘:
鐵匠們在這酷熱的天裡,沒一個閒著的,不是在打造軍械便是打造些貴人們的用具,木匠們大部分都在歇息,少量製作箭桿,據吳禮介紹說木匠們也會和他一樣接活賺些銀錢,但也是時常的找不到活計。
其餘的少量的幾個金銀工匠都被人借走打造首飾什麼的去了,工部的主要財源就在這幾個金銀工匠上。
至於工部的執行模式讓李承陽吐槽不已,幾乎所有的訂單都是從兵部或戶部直接下來的,材料都是由人家出,工部對這些部門來說更像是一把趁手的工具,材料按照定好的量送過來,成品送回去也要被細細清點,那些人精幾乎算的絲毫不差。
可憐的工部也想去抗議,也想跟陛下反應一下,然工部內資歷最高的就是吳禮,這個憨厚的侍郎,本來可以輕易的面見李淵,但覺得自己緊吧緊吧也可以過去,一直都沒拉下臉去找老主子訴苦。
下面官員們的摺子都沒進過中書省便被不知哪裡的人截留了,一群匠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眼巴巴的熬過一年三個月的徭役,光溜溜的回家繼續活計。
“攔住你們摺子的是誰?”如此樸實的老實人卻被這樣欺負,李承陽有些怒了,這群工匠能給宮內做活,那他們的手藝肯定都是不錯的,這些人放在現代,有一個算一個都會被冠上某某大師的頭銜,常人慾求一件大師出品的物件那都是千難萬難。
誰想得到這群大師過得比苦哈哈還慘,竟是被人當成了一件工具使喚,連發言的資格都被強行剝奪了。
“嗨,哪裡分得清人,不管是哪個當值,那都是不可能被送去審閱的,一群匠人不幹活還能幹什麼,有口吃的就行了,我這也是被陛下脫了匠籍才會當上這工部侍郎,這輩子已經知足啦,不敢再麻煩陛下”吳禮語氣有些低落。
匠人的地位本就有些低,士農工商的分級制度可不是說說而已,在一些朝代中,低一級的人見了比他高一級的人,那都是要當即下跪行禮的。
唐朝這種情況不多,但也不少,匠人在鄉下等一些偏遠些的地方還能得到尊重,但是在這公侯遍地走的長安,一半多的人都是最上等的“士”,匠人們的地位被降到了最低,幾乎沒人正視他們,看到工部的摺子自然也不會在意。
挑戰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那是不可能的,自己一個小萌新初來乍到就要推翻傳承了不知多少年的習俗,無異於痴人說夢。
之前椅子的事情李承陽還有些不明白,為何好東西偏偏被李世民按住不讓別人看到,也是習俗的問題吧,明知道他好但是就是不可能普及,尤其是在這個規矩大於天的時代,今日讓別人看到他秦王坐在椅子上耀武揚威,明天可能就被那群御史言官們狠狠的參上一本。
無奈的嘆了口氣,怎麼做什麼什麼不行,事事不順,不是說主角們一穿越過來那就是事事隨心所欲,招賢人,開後宮,隨便揮揮手便征服了諸王朝,從此開創新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