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曜被這一問,再仔細看了眼地面,虔誠的回話:“佛家,果真。”
“喔,老了,老了,老糊塗了。”老和尚臉上掛著如同小孩般的羞澀。
“您……您怎麼和外邊的金身一模一樣?!”姜曜細看老和尚面容,正如同敬拜時的金身面容一般模樣,門外金身早已發黑,可給人的感覺,如同這活脫脫的老佛家。
“外邊可是什麼都沒有喔。”老和尚慈眉一笑。
眾人隨之看去,果真多少都有類似的感覺,可回頭看去門外,門外卻空無一物,再不見那坐化金身。
“敢問佛家法名。”何大年絲毫不慌,反而恭敬的上前問道。
“老僧法名道隱,寺院香火旺盛的時候,人也稱我月引流光。”
“道隱高僧,在下何大年,算是道門中人,今天和諸多道友無意聽到佛音起,心中升起一陣祥和之感,便隨著佛音尋了過來。”
“嘿嘿,如今的豐都城,可亂的很喲,尋常百姓家都是閉門不出,各位施主恐怕有大事情在謀劃著要做吧。”道隱僧人雖說的不明朗,可眾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敢輕佛家指點一二。”老劉此時也是恭敬虔誠的鞠躬請教。
“不敢當不敢當,佛音就是引諸位前來的,而這位小朋友我倒是可以度化一二。”道隱放下手中比彎下腰的自己還要高的大掃帚,渾濁的老眼看著姜曜說。
“晚輩姜曜,多謝高僧。”
老僧道隱並未多話,轉過身去,朝著寺廟之後走去。
眾人尾隨其後,不知其所說度化,究竟意欲何為。
繞過大廳,後院寬敞處正擺放著一碩大無比的銅鐘。
“小朋友,今天晚鐘還沒有撞,不如你來吧。”道隱高僧指著鍾杵說道。
“好。”姜曜心想撞鐘之事,憑自己力氣絲毫不算困難,便欣然接受。
佛事鍾是用於祈禱、感化、超度眾生。僧寺的鐘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覆兩遍,共108下。
而至於大鐘為何要定為108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凡撞鐘一百零八聲以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天為一候之數。”合為108,其象徵一年輪迴,天長地久。這表明在農耕社會里,人們希望透過佛來保佑豐衣足食。另一種說法是,佛教認為人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便能解除憂愁。敲鐘偈曰:“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所以,唸經或誦咒一百零八遍,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顆,就連菩薩也是一百零八尊,這些都是為了消除人們的煩惱而達到極好、吉祥之意。鐘鳴108響,以盡除人間煩惱,佛教上稱為“百八鍾”。一般寺院每於晨昏擊鐘敲鼓,稱為晨鐘暮鼓,以警覺修行人要當勤精進,慎勿放逸。
姜曜不知此時鐘敲幾下為好,可知道108下是為最好,便沒有猶豫,走上鍾堂,推著鍾杵撞了起來。
初覺輕鬆,毫不費力,姜曜還是不疾不徐的按照節奏緊敲18下。可18下過後,慢下來的18下,卻讓姜曜感覺到一絲吃力,而且這吃力的勁頭還在加大,等到不緊不慢的18下之時,力大無比的姜曜已經感覺疲憊。
可瞥看眾人,無不注視著姜曜的舉動,更是沉浸在這樸實祥和的鐘聲之中。
姜曜再發力,準備好餘下的一半,可沒想到,看似不起眼的鐘杵,卻如同澆了鐵水一般,難以推動,姜曜只得再次使出力氣,才使銅鐘發出聲響。
緊18下撞完,姜曜依然沒了大半力氣,好在之後便慢了下來,舍盡了氣力,終於將這銅鐘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