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大唐英武豪俠> 第六章 名將之死(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 名將之死(上) (2 / 3)

這就是普通將領和名將的差別。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名將,不僅在於他能夠戰勝強敵,更在於他能夠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就像有個哲人曾經說過的那樣:“勇氣並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要去做。”

高仙芝並非不知道孤軍深入的危險,也並非不感到害怕,而是他知道——成功就是在別人選擇放棄的時候,你選擇堅持!

高仙芝沒有強迫邊令誠,而是讓他和三千名傷病羸弱計程車兵留守連雲堡,自己則親率六千餘人繼續向小勃律挺進。三日後,唐軍進抵帕米爾高原的坦駒嶺(克什米爾吉爾吉特市西北)。這裡山巒高聳,崎嶇險峻,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將士們在艱難的行軍過程中不斷髮出抱怨。而且,就在坦駒嶺前方四十里處,還有一座名叫阿弩越的胡人城堡,也是親附吐蕃的。將士們在疲憊和畏難情緒的影響下,內心的不滿終於達到頂點,於是一個個駐足不前,並紛紛質問高仙芝:“大帥這是要帶我們去哪?您瞧瞧這路是人走的嗎?!”

面對憤怒計程車兵,高仙芝鎮定自若地說:“前面就是阿弩越城,我估計他們聽到我軍到來的訊息,必定會開門投降,你們不必擔憂。”

高仙芝話音剛落,就有哨探來報,說有二十餘名身著胡服的騎手,從阿弩越城方向過來了。片刻後,胡騎被帶到高仙芝面前,對著高仙芝和在場的將士說:“聽說大唐軍隊前來,阿弩越城主特地派我等前來迎接將軍,並且砍斷了婆夷河(印度河上游支流)上的藤橋,準備跟吐蕃人斷交。”

眾將士聞言,頓時轉憂為喜,剛才的滿腹牢騷全都一掃而光。高仙芝笑了,下令全軍立刻翻越坦駒嶺,向阿弩越城進發。

其實,這是高仙芝演的一齣戲。

所謂的阿弩越城主歡迎唐軍、與吐蕃斷交云云,純屬子虛烏有。這二十餘名胡騎並非阿弩越人,而是高仙芝命人假扮的。他料定一路走到這裡,將士們的忍耐力肯定會達到極限,而小勃律已經近在咫尺,高仙芝絕不允許自己功虧一簣,所以才暗中安排了這一幕,以便給大家打一針強心劑。

這個善意的謊言當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問題是,阿弩越人真的會投降嗎?萬一他們閉門拒守,高仙芝的謊言被戳穿,他在軍中的威信豈不是要徹底掃地?這種可能性很大,但是高仙芝別無選擇。

他只能賭——賭阿弩越人真的會投降。

命運之神最後還是站在了高仙芝這邊。三日後,當唐軍千辛萬苦翻越坦駒嶺,最後出現在阿弩越城下的時候,果然看見了列隊迎接他們的阿弩越人,還有一個朝他們全然洞開的城門。

高仙芝讓將士們在阿弩越城休整了一天,次日便命部將席元慶為前鋒,率一千人向小勃律火速推進,並向小勃律國王傳達了這樣的資訊:“我們不佔領你的城池,也不破壞你們的橋樑,只是要借個道,目標是大勃律國。”

小勃律國王當然不會輕易被高仙芝忽悠,可他又沒有實力阻擋唐軍,無奈之下,只好帶著王后(吐蕃公主)和臣民們逃離王城,躲進了山區,準備在此等待吐蕃援軍。

小勃律人的反應不出高仙芝所料。席元慶臨行前,高仙芝就曾對他面授機宜:“小勃律聽說大唐兵至,其君臣百姓必定會躲進山谷,你要展開宣傳攻勢,呼籲小勃律臣民走出山谷,只要投降,就賞賜綢緞,並說明這是大唐皇帝的敕令,至於那些親附吐蕃的大臣,你必須把他們逮捕關押,聽候我的處置。”

席元慶依計而行。小勃律的多數臣民隨即投降了唐軍,國王和王后則逃進了深山的石窟中。高仙芝抵達後,將幾名親附吐蕃的大臣斬首示眾,然後派兵封鎖山區。與此同時,高仙芝還派人毀壞了小勃律與吐蕃之間的唯一通道——位於婆夷水上的一座藤橋。

數日後,當一支吐蕃援軍馬不停蹄地趕到婆夷河岸時,藤橋早已不復存在,吐蕃人只能望著湍急的河水乾瞪眼。婆夷河面的寬度大約與一支箭的射程相當,吐蕃人隨即拼命搶修這條橋樑,但是橋樑修成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

吐蕃人既已鞭長莫及,小勃律就徹底落入高仙芝的掌心了。

經過十多天的地毯式搜尋,唐軍終於在一處隱蔽的山洞中抓獲了小勃律國王和王后。至此,親附吐蕃的小勃律政權終於覆滅。高仙芝扶植了一個親唐的新政府,徹底控制了小勃律,達成了此役的戰略目標,圓滿完全了玄宗交給他的使命。

此次長途奔襲小勃律,雖然戰役規模不大,但卻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因為此役重新打通了唐朝與中亞諸國的聯絡通道,使大唐帝國重新獲得了中亞的控制權,也極大地打擊了吐蕃的擴張野心。

此役的勝利,確立了高仙芝作為大唐名將的地位。

天寶六年八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和王后班師回朝。得勝歸來的高仙芝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行至播密川時,便派快馬先行入朝,直接向唐玄宗呈上了捷報。

如果高仙芝是安西唐軍的一把手,這麼做當然沒什麼不妥。可問題是,他還有一個頂頭上司夫蒙靈詧。高仙芝越過上司直接向皇帝奏捷,顯然沒把夫蒙靈詧放在眼裡。

夫蒙靈詧為此暴跳如雷。

高仙芝回來後,夫蒙靈詧不僅沒有半句表揚的話,反而指著他的鼻子一通臭罵:“啖狗糞高麗奴!汝官皆因誰得,而不待我處分,擅奏捷書?高麗奴!汝罪當斬,但以汝新有功不忍耳!”(據《資治通鑑》卷二一五記載)

你這個吃狗屎的高麗奴才!你的官位都是誰給你的,竟然不等我處置,就擅自奏捷?!該死的高麗奴,論罪當把你斬首,只是看在你新立大功的份上,不忍心殺你罷了!面對這個滿口汙言穢語、近乎喪失理智的頂頭上司,高仙芝無言以對,只好伏地叩首,不停地謝罪。

然而,此時的高仙芝已經不是過去的高仙芝了。無論夫蒙靈詧如何怒髮衝冠、妒火中燒,也終究遏制不住高仙芝業已嶄露的鋒芒。換句話說,此刻的高仙芝已經在玄宗心目中獲得了比夫蒙靈詧更高的地位。除了玄宗對高仙芝的賞識,還有一個人也在關鍵時刻幫了高仙芝。他就是此次遠征小勃律的監軍宦官邊令誠。儘管邊令誠到了連雲堡就畏縮不前了,在這場奔襲戰中幾乎沒起到任何作用,但在他自己看來,此役的勝利也有他一份功勞。如今夫蒙靈詧打壓高仙芝,就等於把他也給打壓了,所以邊令誠立刻向玄宗呈上密奏,聲稱高仙芝深入敵國萬里,為國家建立奇功,眼下卻受到夫蒙靈詧的排擠,終日惶惶不安,實在是冤枉。

眾所周知,自從開元中後期開始,玄宗就日益變得好大喜功,對於那些能夠揚威異域、建立邊功的將領,玄宗從來都是青睞有加、關懷備至的。而今高仙芝把前面三任節度使沒有啃下的硬骨頭啃下來了,玄宗自然是對他另眼相看。接到高仙芝的捷報後,玄宗正尋思著怎麼犒賞他,現在突然接到邊令誠替高仙芝喊冤的奏疏,玄宗當然對夫蒙靈詧大為不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