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約定好的,董文襄先道:“前線的事情,我覺得還是交給熟悉這北島的人,我建議是陸省長。”
私下交易都已經定了,誰也都同意了,本以為就這麼過了。
齊田順點了根雪茄,這不是他想抽,而是透過動作表明,華王走後,這個桌子上,他目前是最大的官職。齊田順抽了一口說道:“我覺得,我們應該先議一下,馬衝山中風了,這個戡亂署誰擔起來?我建議先定這個。”
董文襄和齊田順差不多的品級,但在排名上還是要晚於齊田順。不過既然是平級,也就能說話了:“齊將軍,您這是?”
“董院長,我這個欽差的名頭,還沒有免,不是我的手伸得太長,而是實在是放不下這一塊。況且調令上寫著,‘務事皆盡’,這自然就需要我盡責。”
梁汲無奈的皺了一下眉頭,這“務事皆盡”就是一句套話,是交代好事情的意思,如今齊田順要藉著這四個字起什麼么蛾子?
“我提議,董文襄院子擔任戡亂署代署長。諸位可有什麼意見?”齊田順問道。
董文襄一個措手不及,但莫龍祥立刻就明白了齊田順的用意,這是要讓董文襄“親自下場”。
自從董文襄來了,從未在戡亂署兼任什麼職務,而是自己搞了一小波人,成立了戡亂督查司,其作用就是一個“調天平”的機構。齊田順和馬衝山一樣,吃了幾次虧,因此把董文襄拉下場,是必要之舉。
“沒有人說話是吧,我當你們同意了。”齊田順拍了一下桌子。
“此事,應由華王議定吧。”梁汲講道。
齊田順點了點頭,說:“那我們先拿個意見,我提議董文襄,你們可以換個人,最後讓華王選擇嘛!”
在場人面面相視,因為沒有人能比董文襄還有資質撐起這個職務。
董文襄哈哈一笑,說道:“謝謝齊將軍抬舉,我自己還是不行,我帶著監察責任,再者說了,馬衝山不過是中風昏迷,指不定過兩天便醒了。”
齊田順:“話不能這麼說,董院長,馬衝山這個歲數......算了,我們也要未雨綢繆,況且戡亂不能沒有一個主事的。”
“未雨綢繆”這個成語和“莫須有”可謂是師出同門的兩句官場逼死人的話,這四個字一出,你說不上哪裡不對,但就是被逼到死角了。
齊田順再道:“你們既然提不出,那就按照我來辦,如何?”
董文襄低著頭,瞟了一眼梁汲。
“我毛遂自薦,我如今擔任戡亂署第一副署長,於情於理,可以由我代理。”
“梁汲太年輕了!戡亂署這麼大的責任,給年輕人是不是有些重了?”齊田順轉頭看著董文襄道。
董文襄知道躲不過了,自然而然的接話說:“年輕人嘛,總是有些朝氣,也是應該給年輕人一點機會。”
齊田順撓了撓頭,問道:“那麼陸大可、從文昭這些人不行麼?”
“戡亂署負責人,還是要在欽差裡選比較好一些,畢竟要貫徹朝廷的。”董文襄不知道齊田順到底葫蘆裡有什麼藥。
總之,董文襄知道,齊田順要起勢!
“董院長,您說服我了。您就按照梁汲擔任戡亂署代理署長的名義,同華王彙報吧。”
一時間,會場有些靜。
“我提議完了,你們接著論。”
董文襄咬了咬牙,說道:“前線的事情,我建議是陸省長接手。”
齊田順:“我這邊插一句,前線的事情,要大膽放權,以前我和馬衝山配合挺好,馬衝山不管前線,保持了軍政分開,我希望這個好的做法,能保持下去。梁汲你說呢?”
“我覺得,您和馬署長......”
齊田順道:“怎麼,我兵不血刃,你是有什麼意見?我體恤百姓,僅僅靠著招安,就拿下了三個城市,招安了兩個軍。都是帝國國民,怎麼一定要見血見紅麼?我再問你,梁汲你覺得陛下提出的軍政分開,軍不擾政、政不幹軍,是不是錯誤的。”
齊田順火力全開,讓董文襄措手不及,咬著牙說:“齊將軍,您到底什麼意思?”
“我就是問問梁汲,他作為戡亂署代理署長,對‘軍不擾政、政不幹軍’這八個字的理解。”
梁汲也被齊田順這種問話給驚訝了,但也只能說:“我會保證前線軍事獨立自主。”
齊田順道:“‘軍不擾政、政不幹軍’,這八個字是基石,梁汲你這麼年輕不要在這上面犯錯誤。”
說完這句話,齊田順轉身看向董文襄:“我就是要走了,覺得梁汲這個孩子挺不錯的,提點一下,您不會有意見吧。”
董文襄白了一眼齊田順說:“那麼前線是誰負責,您這邊也有注意了?”
齊田順一點沒有謙讓的講:“軍事嘛,還得要軍人出面,這裡面,我推薦莫龍祥,畢竟咱們這群人裡面,也就他是軍人了。董院長,你可別說年輕這類的話,梁汲可比莫龍祥大不了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