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風在邯鄲城一共停留了五天,這五天裡他倒是做了不少事情,也見了不少人。
不過想要趙王同意把鄴城重新還給魏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畢竟沒有那個國王願意從自己的手裡丟失國土,這是關乎顏面的事情,想要說服趙王偃,還是要廢不少功夫的。
也幸好李辰風早有準備,把趙王手下那幾個貪婪無度的傢伙都餵飽了,所以有他們在那裡,趙王也不免會被說動。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為了一個鄴城,那李辰風也用不著費這麼大的力氣。
這次除了討要鄴城之外,李辰風還代表魏國和趙國結盟,魏國願意派出五萬大軍,幫助趙國抵抗在上黨郡的秦國軍隊。
上黨郡原本是韓國的地盤。
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伐韓國的野王(古地名,也就是現在衛元君所在的地方)。
野王令率城投降秦國,導致整個上黨郡與本國的聯絡被切斷。
韓桓惠王懼怕秦軍兵鋒,決定主動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息戰禍。可上黨郡守卻不願降秦。
韓桓惠王於是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遂行降秦的相關事宜。
可惜,馮亭也不願降秦。不過馮亭也不是無能之人,為避免加強秦國,同時利用趙國力量抗秦,他獻郡於趙國,趙孝成王接受,封馮亭為華陽君同時仍任上黨郡守,派平原君趙勝領五萬趙軍接收上黨。
公元前261年,秦國進攻韓國,斷絕了韓國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絡。
同年4月,秦國派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兼併之。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上黨。其時,上黨大部分土地已被秦軍攻陷。
最後馮亭率殘部歸附於廉頗軍中。
再往後的事情恐怕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長平之戰,趙括兵敗,被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趙國由此開始逐步衰落,但秦趙兩個在上黨郡的爭鬥也從此開始,持續十數年從沒有停止過。
現在魏國竟然願意出五萬大軍幫助趙國同抗秦軍,趙王自然非常高興。
當然,與此同時,李辰風的要求也不少。
除了這次領軍之人必須是李牧之外,李辰風還要求趙國把漳水以南,太行山以東大片地區割讓給魏國。
要知道,這片位置雖然人煙稀少,可面積足夠大,比得上原本一個東郡了,而且地勢險要,有太行山把上黨郡隔離開,只需要少量比例守住幾個關卡就能徹底阻擋上黨郡秦軍東進的可能,對於現在收復了大片領土的魏國來說非常重要。
這個要求讓趙王偃有些猶豫不決,畢竟這片土地的面積太大了,幾乎相當於趙國白白給了魏國一個郡,這讓他心裡心痛不已。
不過趙國朝堂上自然有人會說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