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雖然李辰風已經基本消滅了東郡的秦軍主力,拿下了十幾個城池,可接下來該如何治理卻是讓他犯了難。
不單單是李辰風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種場面,就連他手下的人中也沒人懂得治理地方。
就在他有些焦頭爛額的時候,一個主動上門的人給他解決了這個麻煩。
張蒼,魏國陽武縣人。歷史中曾是西漢初期丞相、歷算學家。早年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師出同門。
初仕秦朝,擔任御史,因罪逃亡。跟隨沛公劉邦起義,拜常山太守,頗有功勞。漢朝建立後,歷任代國相、趙國相。
從平燕王臧荼叛亂,封為北平侯,入朝為計相、主計,管理財政事務。遷淮南國相,入為御史大夫。漢文帝四年,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後因政見不同,主動致仕。
這就是原來歷史上張蒼的履歷,可以說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不過現在的張蒼剛剛離開桑海,告別自己的老師荀子,下山尋找自己的前途,在途徑帝丘城的時候,知道了這裡剛剛被魏國大將軍,公子魏風佔據,所以就主動前往將軍府面見李辰風,毛遂自薦來了。
張蒼這個名字李辰風其實沒聽說過,但聽到了對方自報家門的時候說到了出自荀子門下,這才請了進來準備見一見。
一番試探之後,李辰風覺得這是個人才,反正比自己要強,所以就直接認命他為郡司馬,暫時幫助自己管理東郡,順便也看看這傢伙是不是隻會紙上談兵。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千戈已經帶著自己的軍隊回來了,帝丘以南的幾座城池都已經拿下,直接把原本和魏國的邊界給打通,連成一片,也讓帝丘城更加的穩固。
而且這段時間張蒼也確實是沒有讓李辰風失望,不管是已經被魏軍佔據的城池,還是新奪取的城池,都被他一一安排的井井有條,只需要安穩休養生息個一兩年,這些地方的生產就能很快恢復過來。
至於說那些損失的人口,那就沒有辦法了,只能等什麼時候戰亂結束,然後經過幾十年的休養才能恢復到曾經的數量。
這樣的話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
……
東郡的治理李辰風沒有過多關心,他現在著眼的大了說是整個天下,小了說也是恢復曾經魏國的疆土,至於一郡一縣的治理問題,交給其他人就是了。
如果事事都要他這個魏國公子來操心,那還要手下的官員幹什麼?
放下了這一切,李辰風大軍開拔,給帝丘城留下了五萬守軍之後,他自己帶著一萬魏武卒和三萬普通士卒,然後騎兵副將千戈手中騎兵擴充到一萬,繼續帶著自己的將士和李辰風一左一右分兩路開始北上。
李辰風帶領的都是步卒,進軍路線從帝丘城出發,一路向西到垝津口過黃河,拿下黎陽,然後繼續北上蕩陰,過蕩水直奔安陽邑。等到達安陽邑的時候,原本只有不到五萬的魏軍已經差不多擴充到了七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收攏的原本被秦軍抓捕的青壯。
安陽邑原本是趙國重鎮,後在魏國伐趙之時被魏國奪取,最後又淪為秦國治下,這裡也是秦軍在東郡的一個重要駐兵地點,用來防備北方的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