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制定一個完善的槍支售賣規則。”本傑明說完還補充一句:“緊急救援行動,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救援行動的程式也太麻煩,需要簡化。”
看看政治家說話藝術,不是制止槍支售賣,是不要阻止氾濫。
國務卿本傑明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借有這部電影,也宣傳一下和平,成為和平使者,至於“賣槍”,和平和這個有什麼關係,大人物的和平只停留在嘴上和政策上,和實際行動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
“船長,我感覺《戰爭之王》票房要爆炸。”比伯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和楚舜說上話。
“是嗎?”楚舜的想法是能夠和《怦然心動》一樣,全球五六億美金都差不多了。
“《戰爭之王》這樣沒有大場面的反戰電影,或許票房潛力六億美金左右。”比伯說道:“可讓片中主角一樣的軍火販子瓦吉姆解散公司,這種爆炸性新聞,足以讓電影超脫本身潛力,具體多少票房,看聯合國和媒體們對這件事的報道。”
比伯又補充了一句:“但無論如何也絕對是全球十億美金等級,畢竟和阻止英國分裂一樣,是影史上,哦不對,是世界史上唯一一例。”
楚舜的[改變世界三部曲]每一部都誇張,宣傳計劃這些是早就訂好的,可公司沒人能夠預料到當下的情況,所以現在比伯心中有新的想法,需要詢問楚舜意見。
影廳不是處理公事的地點,本來聽完比伯的計劃,楚舜都感到自己在加班了,非洲一司領導又找過來,說道:“楚顧問這是一份計劃草綱,需要您同意。”
領導是領導,可在聯合國楚舜的職位是他頂頭上司。
楚舜邊看邊說:“你大概說說,是什麼計劃。”
“楚顧問,我們西非調解中心可以用電影片段作為宣傳嗎?因為新聞部的宣傳計劃,會動用超過八千萬美金,讓電影在非洲上映,屆時知名度會非常高。”
聯合國真有錢,想想也難怪,如果聯合國沒有錢,就不能執行臃腫的體系了。
“你安排。”楚舜同意。
和本傑明這群人說話太費勁,楚舜應付了十幾分鍾,首映禮也結束了,電影院經理鬆一口氣,劫後餘生。
很多記者想要採訪楚舜,但和國務卿等人聊天都非常累,結束後就回酒店休息,也不管外面洪水滔天。
採訪不到當事人的記者們,只有找另一位當事人。
《光明日報》的兩位記者家明和姜蓀,藉著是華夏人的優勢,獲得了採訪瓦吉姆名額。
根據男槍和小槍說,父親情緒波動太大,所以只接受三位記者採訪。
分別是《紐約時報》、《太陽報》、《光明日報》,前兩者是歐美影響力最大的報刊。
“如果是文化圈,以前對國外影響力最大的誰?”家明提出個論點。
“老子或者是孔子,道德經在多國都暢銷,而孔子學院全世界都存在。”姜蓀說道。
“我認為古代的話,是秦始皇,現在依舊有不少外國人,稱呼華夏為秦。”家明繼續說道:“那麼近代呢?”
姜蓀還想反駁兩句,秦始皇不是文化圈的人,但想了想沒有爭一時長短,思考後回答:“魯迅先生吧,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亞洲影響力極大,在歐美也有許多人知道這位華夏文豪。”
“在文學成就上沒法比,但我要說,校長在對世界的影響力,應該超出了魯迅先生。”家明說道。
姜蓀想了想,的確是,楚舜在非洲外的任何國家,都能夠獲得禮遇,哪怕敵視華夏的澳大利亞,閃光國際短片節多次邀請楚舜當代言人。之前楚舜給外交部面子,所以本來錄製了個VCR,後來澳大利亞多次做出神操作,楚舜就直接退掉。
真虧澳大利亞有臉一直邀請,美其名曰“請讓藝術迴歸藝術,不要摻雜國家矛盾”,言下之意是我看不起華夏,但我就是要邀請你。
在廣場飯店的套房內,瓦吉姆接待了記者們,只見瓦吉姆和剛進入電影院前的氣魄十足完全不同,此刻的他更像行將就木的老人。
三個報社主要詢問的問題分別是:“瓦吉姆先生是真的要解散運輸生意嗎?”、“這個決定會讓瓦吉姆先生每年損失超過三十億美金,不會後悔嗎?”、“對於楚舜先生,瓦吉姆先生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