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首映的電影院比前面幾次在洛杉磯小了些,影廳坐滿也只能容納四百多人。
相比之前六七百人的地點,在面積上沒有太大減少。因為座位間空隙大,在邀請嘉賓少了許多的情況下,到場駐足的記者們輕鬆許多。
《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朝日新聞》、《光明日報》等,為什麼每次首映禮都需要大影廳,那是因為光全世界受到邀請的報刊,就在四十家以上。
“全部都是主流媒體,沒有娛樂報刊,如果不知道,一定認為是官方召開的釋出會。”朝日新聞記者梅田浩次佩服地說道:“這樣罕見的情況只能是在楚家元的首映禮上看到。”
本來島國旬報,因為坂本課長和楚舜有舊,是收到邀請的,可洛杉磯時報透過某些交易和關係,從旬報手中拿到了邀請函,沒辦法在美利堅面前,內閣都沒選擇權,更別提旬報。
“楚家元的映畫只是單純的映畫?”同事當即說道:“對普通人來說,是一部精彩的映畫,但對媒體以及各個國家官方,是可能影響政治的產物,文化核彈並不只是褒獎,更多是一種敬畏。”
說句實在話,關於核彈全世界應該都沒有島國人有發言權,所以梅田浩次點頭表示贊同。
“我們島國可惜了,明明山道義君天賦不錯,被楚家元認可。”梅田浩次嘆氣,他那張臘腸樣皺皺疊疊的臉映襯出一抹蕭瑟。
同事沒有接話,因為他不喜歡山道義的映畫,感覺太沉重娛樂性不夠。
兩個島國人把前兩排的到場嘉賓大致拍攝。由於《肖申克的救贖》比較低調,陣容也較為低調,不過是州長、市長什麼的。
作為唯一到場的娛樂報刊,《看電影》到場的副主編李武表示自己很尷尬,倒不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只是在大環境下感覺不適應。
李武和《看電影》的例子,大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講道理首映禮就該電影刊物來,可在與眾不同之下,來對了就是來錯。
“那麼,李主編我們要不要先去採訪坐在第三排的主演。”編輯說道,看電影峨影出品的刊物,是不少國內的電影啟蒙刊物。
主創團隊維戈雅、蒙明德、強尼等人正襟危坐,紀扶、高堅劍、梁埔等楚家班成員隨意些。
李武思索片刻,刻意去做映前採訪,還有二十分鐘完全足夠。
《看電影》刊物最喜歡詢問什麼問題?“關於和導演的合作,有什麼感想”。
演員如果腦子還OK的話,都知道是誇誇群環節,咋地還要教導演做事?更何況他們的導演是當世第一人,沒人想上天。
本來楚舜就在芝加哥,所以一早就到了,即便整體接待還是交給了迪斯尼影業特雷西與吹哥。
芝加哥市長神神秘秘地找到楚舜,後者還認為是有什麼大事,原來是城市在籌備藝術展,想要邀請他成為主席。
楚舜聞言感到奇怪,由於擔當威尼斯雙年展主席,所以對這方面瞭解了些皮毛,他沒記錯的話,芝加哥是有CIAE(芝加哥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再創立一個重疊了。
市長先生表示,他是想要合併CIAE,創造個與三大藝術展並列的活動,楚舜感覺眼前這貨是不是上午起床把早茶換成伏特加了。
這邊表示下次一定。
吹哥也過來小聲提醒:“楚導該上臺講兩句了,時間差不多了。”
隨著楚舜走到銀幕前面臨時搭建的臺上,觀眾席的議論聲逐漸變小,半分鐘後就完全安靜了。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楚舜說道:“以希望為雷,擊碎絕望的黑暗,具體各位看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