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自詡季漢之後,常有力復中原,兵向許洛之心。故如欲向司隸用兵,賊將兵分二路,一路出襄樊,以淯水為道,叩宛城;一路出壽春,兵入汝水,破汝南。二軍匯至潁川,而後兵指洛陽。”
劉曄在曹叡的示意下,走到中原河道輿圖旁,指點江山說道:“或賊效夫差伐齊,從邗溝向北用兵,出下邳,克齊地,而後兵至大河;賊江漢之兵出宛城,以為兵馬呼應。”
“淮北之水道,水流緩且慢。如欲用兵,唯四至七月之間。故以曄之見,為防水賊用兵,當重兵屯上蔡,固守汝水。兵將守潁水之陳縣,渦水之譙、城父,遏守水道,以阻賊向北之用兵。”
孫權略有疑惑,說道:“且慢,為何將重兵屯上蔡。潁、渦二水可至許洛。如賊從潁水,破譙縣,豈不兵至許、洛乎?”
曹叡笑了笑,開口說道:“汝水為淮水之上,賊若從潁水向陳縣用兵。汝水之兵可順流而下,截斷潁口,水賊無糧。兩軍夾擊,當可撫覆沒其軍。”
“故如此屯兵,賊欲向許、洛用兵,唯有先取上蔡,而後方可兵入潁川。而欲取汝南,則非易事!”
南朝北伐中原,基本是離不開水道河流,故而進軍路線明確。用兵路線明確,那麼對北朝來說甚是容易防守。如在河流的重要河段派兵駐守,則能阻止南朝兵馬向北挺進。
至於為何在汝南派遣重兵坐鎮,則是利用汝水為諸淮水之上的優勢。漢軍向潁水挺進,汝水兵馬順流之下,可以截斷漢軍糧道。其形勢與當初曹操斷泗口,包圍霍峻的兵馬操作類似。
“陛下英明!”
劉曄舔了一句,進而解釋說道:“上蔡,另名懸瓠城。懸瓠者,形若垂瓠,如以懸瓠為命之。其城引汝水環繞,為古之險峻之所,其堅不下壽春。屯重兵於懸瓠,可遏賊向許洛用兵之道。”
“嗯!”
曹叡略有所得,說道:“如此觀之,豫州之兵當屯上蔡,而後別遣大將屯陳、譙二城,以阻水賊向許、洛用兵。”
說著,曹叡用手指了指輿圖上的泗水,說道:“泗水之重在彭城,當讓徐州刺史鎮之。青州刺史屯琅琊,斷水賊入齊地之通道。兗州刺史率兵為後,隨時支援青、徐二州兵馬。”
劉曄沉吟少許,補充說道:“陛下,汴水亦可入大河,當讓人注意石門。”
“不!”
曹叡搖了搖頭,說道:“汴水為泗水之支流,其石門險峻,為通河之要地。水賊若敢從汴水用兵,我軍可派騎卒繞後,截抄石門,斷其歸路。”
頓了頓,曹叡看向眾人,說道:“開一門,以為誘敵之用。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嫻知兵略,群以為善!”陳群讚揚道。
“陛下英明!”孫權、衛臻等人應和。
曹叡微微頷首,說道:“諸卿若無異議,讓河南兵馬依照如此布兵。”
“諾!”
近月以來,曹叡表現出來的軍事能力,不僅讓曹魏眾臣信服,亦讓他們多了幾分安心。如果曹叡像他父親曹丕一樣,怕曹魏活不了多久。
聊完正事之後,曹叡又與眾臣聊了一會。
與此同時,校事官趙印不用通報,從殿側直行入殿,湊到曹叡耳畔嘀咕了片刻。
校事官,曹操為監控忠於漢室大臣所設。後來在清除官吏中有突出貢獻,且有監察百官之能,故而被曹操一直保留下來,類似後世大明的廠衛。
曹叡挑了挑眉,除了孫權、劉曄之外,笑著請眾臣出殿。
待眾人退下之後,曹叡看向趙印,問道:“可有死間人選?”
“啟稟陛下!”
趙印奉上巾帛名單,說道:“臣篩選出二人,一人徐州人士,另一人為青州人士。二人各有才能,或口才過人,或善治民。如令其南下,依託人脈,當能獲取官爵。”
曹叡看著巾帛上二人履歷,問道:“可忠我魏室乎?”
“請陛下放心,二人恭順父母,尤重感情。且因武皇帝之故,我大魏對二人有恩德。二人如若南下,斷不敢反叛!”
曹叡考慮良久,說道:“蝮蛇恐不可用,讓隱蛇入宮覲見。”
將隱蛇履歷交予孫、劉二人瀏覽,曹叡叮囑說道:“讓蝮蛇至幽州任官,以免洩露口風,被南人細作知曉。”
“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