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的金口之戰,今下的鐘離之戰,霍峻充分利用了河流,利用河水切割魏軍,而後逐一殲滅吞之。故其之勝果更多反應上俘虜敵軍上,而非對敵軍造成殺傷上。
當然還有一點,今之霍峻較十八年的霍峻,其兵法造詣有了不少進步,用兵能夠更合理分配軍力。但其中不變的是,發起總攻的迅猛。
“彩!”
得聞大捷,劉禪樂得差點從榻上蹦了起來,大笑說道:“昔先帝得勝金口之役,終得有南土。今朕得有鍾離之捷,卻不知能否還於舊都乎!”
“有何不能!”
諸葛喬樂得不行,說道:“今大司馬率重兵圍攻壽春,如壽春被克,河南將在我兵鋒之下。如能再大破魏軍,何愁不能收復兗、豫二州乎?”
“是啊!”
劉禪踱著步,感慨不已,說道:“當下僅差收復壽春了!”
說話間,劉禪似乎想起了什麼,問道:“此大捷之事,相父可曾知曉!”
“曉得!”
侍從說道:“臣入宮之時,丞相正與諸卿為大捷歡慶。”
“讓相父來一趟宮中!”劉禪吩咐道。
“諾!”
待侍從退下,劉禪看向霍弋,笑道:“今仲父立有不世之功,卻不知還有何未了之事?”
霍弋斟酌言語,說道:“今鍾離之役,功勳卓著者繁多,龐都督有破橋之功,陸車騎有禦敵之功,徐將軍有守城之績。臣父坐鎮中樞,已得陛下之恩。以弋之見,宜當重封他將。”
“伯先,生分了!”
劉禪略有不滿,說道:“你我從小相知,何必言客套之語。今不僅大司馬需賞,餘者諸將亦有封賞!”
“實話實說便好!”
霍弋苦笑少許,說道:“陛下,臣父已為人臣之盛,今若尊榮過盛,恐失臣禮。如若不賞,恐朝野會有猜測蜚語之聲。故其中之尺度,陛下宜與葛相商討。”
霍弋與劉禪從小玩到大,二人之間幾乎沒啥秘密。劉禪瞭解霍弋的為人,霍弋瞭解劉禪的性格。
劉禪思考少許,說道:“伯先之語,深得朕意。今下先等相父入宮。”
“諾!”
霍峻從武漢離開之後,約過十幾天,蕩平西土的諸葛亮率部歸京。
此次入蜀,諸葛亮且徵且撫,提拔了不少賢才,更改了不少巴蜀弊政。
如諸葛亮至成都,見都江堰流徑減少,缺少專業維護團隊,諸葛亮則派人疏通都江堰,而後派兵卒維護都江堰。
在成都期間,諸葛亮針對官營的蜀錦,有了革新化調整,最佳化了蜀錦的生產效率。
諸葛亮南征南中五郡時,因時間充裕之故,在斬殺高定之後,派王平專剿越巂郡。而後進擊益州郡,在李嚴的配合下,消滅雍闓,降服孟獲。至於牂柯郡,由太守馬忠率兵征討,斬殺朱褒所部叛軍。
在初平南中之後,諸葛亮與孟獲、李恢等人對南中有深入的交流。諸葛亮放棄李嚴提出的派兵久鎮南中的建議,而是改由不留眾兵屯南中。
在滇池停留的時日裡,諸葛亮依照霍峻與他商議的內容,將南中五郡拆分為七郡,將益州郡改為建寧郡,從永昌、越巂、牂柯三郡析出興古、雲南二郡,合計七郡,設為寧州。
期間,恰好尚書令孫邵突得惡疾去世,諸葛亮舉李嚴出任尚書令。任命李恢出任寧州刺史,兼任撫夷將軍,權與呂岱相同。
寧州刺史為南中人,治下七郡太守、主簿、曹吏皆為西土士人。南中蛋糕的劃分,雖是偏僻蠻荒之所,卻也大大滿足了西土士人的政治需求。
將南中大小上百名官吏一一委任之後,諸葛亮在孟獲的幫助下,在滇池召見諸寧州蠻夷首領,勒石明誓,分封官職,互約職能。
諸葛亮向眾夷保證,會向他們傳授紡織、耕作、養殖等漢家先進技術,而他們必須保證臣服大漢,且每年向官府上繳少量物品,以為效忠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