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365章推行四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5章推行四政 (2 / 3)

按每戶耕五十畝田為單位,則要十萬戶百姓。也就是說至少要發動十萬戶百姓,集體種植宿麥,施行糧食大增產的計劃。

諸葛亮所說的這些東西,在場眾人皆知。

諸葛亮指向巾帛,說道:“然宿麥之物,南方百姓多不喜之,又不得耕作之要。今欲讓南人百姓耕作,非利誘不可。亮於準稻、麥互換,田租八升,百姓可繳稻米,亦可繳麥米。諸君以為如何?”

“稻麥互換?”

龐統沉吟幾許,說道:“稻米,吳楚百姓多喜;宿麥,不得吳楚百姓所喜。今留稻自食,百姓必願種植宿麥,出宿麥以為繳納賦稅之用。”

諸葛亮試圖利用政府收取宿麥為行政手段,刺激民間廣泛在秋冬種植冬小麥,待春季成熟後,留至夏秋之時,向官府繳納賦稅。

如此下來,之前繳納田租的稻米,百姓可以留下自用。這樣操作,種植宿麥有利可圖,必然能刺激百姓種植冬小麥。

頓了頓,龐統丟擲了與馬良相同的問題,說道:“官府收宿麥,豈不讓我軍士卒食宿麥?”

“孔明!”

龐統看向諸葛亮,認真說道:“孔明欲推廣宿麥之心,統多能理解,然今下當以軍士為重。以統觀之,稻麥互換可行,然因限制每戶上繳宿麥數額,以保證軍士正常供給。”

諸葛亮沒有回答,而是詢問法正,說道:“孝直來自關中,多食宿麥,有何見解?”

法正捋著鬍鬚,笑道:“麥飯難食,如若能研磨成粉,製成麵餅,軍士攜帶而食。入沸水而煮,與今下蒸飯有異曲同工之妙。”

蒸飯,稻米的食用方式之一。可以曬乾,出遠門時攜帶,煮上熱水,就能食用,與後世的自熱米飯有相似之處,故而南人作戰常以此為軍糧。

胡餅,用小麥製作而成。也是可以遠行食用,餅太過堅硬,泡點水就能吃。

“正是!”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主公於中原征戰時,手下軍士常以胡餅為食。昔漢靈帝時,其喜食胡餅,京師之人多從之。霍督行軍征戰多年,不知有何見解?”

霍峻思量許久,說道:“以胡餅更替蒸飯,或是不可行。然以峻之見,可循序漸進,胡餅與稻飯更替,以觀軍士言語變化。即便不能取代蒸飯,軍士於休整時亦可食胡餅。”

頓了頓,霍峻提醒說道:“然以麥製成胡餅,石磨必不可少。官府收宿麥,當廣置石磨,研磨小麥。以峻之見,可於各郡水流湍急之處,以水驅石,以為研磨小麥。”

後世人或許很難理解,石磨之物為什麼能被反覆提及。

無它,沒有石磨,小麥難以製作而成麵餅。

同時,石磨製作的工藝不低,其中含有工匠技術,若磨面製作不好,嚴重影響口感。

漢唐時期,在中原地區,掌握石磨已是成為士族、豪強的必要品。很難想象,唐代著名的太平公主富貴至極,居然會向寺廟搶奪石磨。

太平公主搶奪石磨之案,由時任雍州司戶李元紘判罰,李元紘不畏權勢,判罰石磨歸由寺廟所有,此案則稱為‘南山鐵案’,而李元紘在日後也成為盛唐名相。

石磨雖小,但卻是小麥成為漢人主食的重要推手。

關西士族的衰弱,關東士族的崛起,經濟重心的南移,中華歷史的改變往往是由一件件小事拼湊而成,最終讓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那種認為提出某種理論,革新某種制度,就能憑藉一己之力,從而改變人類的進展,將是何其之難!

諸葛亮微微頷首,贊同說道:“霍督所言極是,石磨雖小,但卻是制餅的重中之重。如青徐士族之中,凡能掌握石磨之家,常是顯赫之族。今收宿麥為賦,當官置石磨,以為研磨小麥。”

寡有言論的顧雍,開口說道:“興建石磨,頗耗人力;研磨宿麥,亦需人手。以雍之見,畝收八升稻,可讓百姓納麥一斗。四升稻,可讓百姓繳麥五升。”

“此當另類漲稅!”諸葛亮皺眉說道。

顧雍笑了笑,說道:“如按軍師言,春收宿麥,夏收稻米,百姓畝產大增,至少可增數十石糧。僅增租二升麥,於百姓而言,亦是裨益之事。若是不以宿麥上交,而以稻繳租,又何言漲稅?”

“嗯!”

諸葛亮輕撫羽扇,思量顧雍的建議。

法正換了舒服的姿勢,說道:“元嘆之言,不無道理。若推廣宿麥,其麥種何來?”

“唯有地方郡縣向百姓借出麥種,讓其耕種。若是士族借種,怕是有高利,此反而苦了百姓。推廣宿麥,人力物力,損耗頗多,又豈能不增漲田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