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暗自抽泣,點燃了黑色的春天。
然而他不曾知道的是,拉赫瑪尼諾夫,去國他鄉,終未復返。
而普羅科菲耶夫,在備受爭議聲下,為了擺脫巴黎陌生的生活圈,毅然決心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只是普洛克菲耶夫也不曾想過的是,這一舉動並沒有改善他的孤獨感。
就像即便在所有的樂團樂手都停下了雙手,恢弘的鋼琴獨奏片段聽起來依然與整個大廳格格不入。
去除了琴鍵上的雙手下的高難度技巧,剩下的也不過是一條質樸的線條。
在第一樂章最後的主題聲中,何靜的十指越來越慢。
越來越慢。
最後在一片無望中,沉默了。
“呼。”
隨著第一樂章的結束,秦鍵擦了擦額頭冒起的細汗。
這五月天的後臺,本不應該燥熱。
...
從某種角度來看,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也的確繼承了俄國音樂作品特有的風格,雄奇峰峻,坐愁行嘆。
既有拉赫馬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的曲風,新穎的和絃配器又具有濃重的個人風格。
但那隱藏在鍵盤俠的深層轟鳴,驚恐抑鬱的情緒,是如何也掩飾不了的。
第二樂章,詼諧曲。
整個音樂大廳裡充斥著絃樂組瘋狂的撥絃聲。
如群蜂襲來。
一串竄急的現代雜音囪蜂群中猛然出現,令整個舞臺亂作一團。
幾乎聽不到鋼琴內在的任何一條旋律線。
然而就在這瞬變的銳利中,何靜再一次展示了自己強大的手指機能。
她的十指所過之處,沒有一刻停歇,如蜻蜓點水。
宛若無窮動的琴絃敲擊聲效果,給臺下的眾人帶來了極其震撼的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體驗。
強大的手指技能,是每一個鋼琴研習者的另一個夢想。
只是這一刻,沒有人會去思考如此手速背後的事情。
就在這疾風暴雨的進行時,突然樂團和樂手嘎然而止。
靜。
夏冬拿起手帕擦了擦額頭的汗,輕輕的鬆了口氣。
昨晚總是不能整齊收攏的結尾,今天堪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