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被藏在附近的一面宮牆處,的確是孩子們常玩的把戲,在宮牆上有一個不知如何形成的小洞,將那洞口外的一些石塊清理乾淨以後,便露出了一個足以站的下一個孩子的空間。這裡面乍一看黑乎乎的,但仔細瞧著,就能發現其中存放著許多風箏,都是孩子們細心擺好的,每一隻都儲存的很好,看來她們說的沒錯,這些小女孩果然很喜歡這些風箏。
子謙伸手進去拿了一隻,上面也是寫著兩句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是一隻做成蝴蝶樣子的風箏,再拿一隻出來,又是一個蜻蜓風箏,做的很精緻,足以見得做風箏之人的靈巧,風箏上照例又是一句詩,從明面上來看,多是表達了對情郎的思念。
“叔叔,叔叔。”為首的男孩子搖了兩下子謙的胳膊,才將他的思緒拉回來。此時看著這些詩句,似乎也沒辦法發現什麼,只能回去以後再細細研究。
“怎麼了?”子謙回頭問道。
“叔叔,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回去吃飯了。”
“好,你們走吧!”
子謙不甚在意,但孩子們卻是猶豫不決,她們緊緊盯著子謙手裡的風箏,彷彿自己的珍寶要被別人奪走了一般。子謙立刻反應過來,她們大約是怕自己將這些風箏拿走。
“你們放心吧,我不會拿走這些風箏的。”子謙保證了一句,她們似乎還是不相信,他只好從身上撕下一塊布,又用樹枝沾了地上的稀泥,“這樣吧,我把這些風箏上面的字記下來,然後我先走,你們確定風箏完好無損了再離開,怎麼樣?”
那些女孩子們都看向那個為首的男孩子,他操作猶豫了一下,總算點了點頭:“那好,我們就讓你把字都寫下來,不過你要快點,別耽誤我們的時間了。”
子謙心喜,趕緊將那些風箏上的字跡都一一抄寫下來,隨後匆匆趕回了王宮。
沐州之獵持續了近半個月,雖說出了大王子和二王子受傷的事情,但好在隨後沒再出現什麼問題,勉勉強強算是落了個圓滿結局。而漪房身上有傷,自然是沒辦法騎馬射箭了,便整日整日的待在行宮。
這段時間養著傷,過得倒也暢快,不僅太后時不時的送東西過來,王后也常帶著之堯來看她。之堯這孩子十分可愛,又乖巧,每次來都能都讓漪房高興一整天。後來漸漸熟悉起來了,即使王后沒空過來,之堯也會獨自跑來給漪房解悶。
之堯來的勤了,偶爾也會遇上太后和劉恆,大家一起說說話或是陪他玩鬧,相處起來十分和諧。漪房每每看到之堯跟在劉恆身後跑著的樣子,也會忍不住的幻想,若是自己以後有了孩子,是否也能像他們這般美好。如此想來,心中竟隱隱的有些期待了。
不過歡喜的日子沒過上幾天,沐州之獵結束,他們便又浩浩蕩蕩的回了王宮。進了王宮便感覺和外面不同了,抬頭望去那四四方方的一片天,彷彿是加在身上沉重的枷鎖,即使是晴空萬里,也讓人悶悶然喘不過氣來。
漪房剛一回去,便不由自主的嘆了口氣,劉恆看出了她對外面世界的不捨,便暗中拍了拍她的手:“放心吧,日後若是你想,本王隨時都可以陪你出宮去散心。”
這句話好歹讓漪房心中有了些溫暖,也有了些盼頭,她低眉一笑,頭一次感覺到,若是自己身邊站著一個人,似乎也能依靠一下。只不過劉恆是高高在上的王,而王的寵幸,向來是不會停留太久的,漪房便忍不住有些擔心,若是有一天自己年老色衰,他是否還會做出這樣的話來。
到了宮中,各妃嬪拜別以後,便是各回各宮了。漪房斂了神色,和騰鈴,子離一起回了廣陽殿。別說她們這些天不在宮中,但留在這裡的宮人們都十分勤勉,依舊如往日一般,將殿內打掃的一塵不染。
“恭迎美人回宮。”漪房一回來,眾人都是喜滋滋的,彷彿她的歸來是一件了不得的大喜事一般。
廣陽殿一片祥和的氣氛一直持續到了次日傍晚,劉恆那邊卻是另一番風向。原本在狩獵之中獲得的樂趣,也被子謙的一句話給打亂了。
“你既然說這些詩句是從風箏上謄寫下來的,那風箏又是從哪裡找出來的?”劉恆將那些詩句翻看了一下,幾乎全都是男女之間表達思念和愛慕的句子。把這些詩句放在一起來看,也並沒有什麼不妥,更看不出什麼資訊傳遞的暗號來。
“這些風箏是在小花園西側的宮牆外發現的。”子謙如實答道,“那邊總有一群小孩子在玩耍,他們覺得那些風箏好看,便每每在風箏掉下來之後,就將其撿起來存在了一個特定的地方。臣正是從這些孩子手裡,將風箏上的字都抄寫了下來。”
“你怎麼看?”
“臣問過那些孩子了,他們幾乎從來沒見過有人在附近收集風箏。或許是臣想錯了,這些風箏上的詩句臣仔細研究過,也讓朝上幾位博學多識的老臣看過,他們都沒有發現問題。所以臣想,會不會是哪裡想錯了?”子謙一向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一次卻有些懷疑了。
劉恆看著這些詩句沉默了許久,若不是細作傳遞訊息,這樣的詩句,自然是和情郎傳情了。這兩種情況都是他所不願的,但這風箏的確是出自漪房之手,劉恆自己心裡也很清楚,想辯駁都沒有地方入手。
“你問過那些孩子們了,確實沒有人在外邊接應嗎?”劉恆再次確認似的問了一遍。
子謙點了點頭:“那些孩子很聰明,記得也很清楚,確實沒有。”
“那便是素美人閒來無事,將詩句隨意抄寫了一些在風箏上,圖個好意頭罷了。”劉恆佯裝輕鬆的解釋了一句。
“不,臣覺得雖不是細作傳遞訊息,但此事也不同尋常。”子謙繼續稟明道,“那些孩子還提到過,風箏每每從宮裡放出來,都是放到一半好好的,便毫無預料的掉了下來,而且每一次都是準確的落到宮外。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孩子們才能將所有的風箏都收集起來。”
“每一次都掉在相似的位置,如此巧合,那便只能是人為了。”劉恆不經意的嘆了口氣。
子謙根據前些日子自己的猜測,總結道:“王上,臣想放風箏的人定然是等到風箏飛到特定的位置,就將手裡的風箏線斬斷,這樣一來,風箏便可以這是風的力量掉在宮外了。”
子謙雖然沒有明說,只用“放風箏的人”幾個字指代,但劉恆心裡是明白的,這放風箏的人正是漪房和她手下的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