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敢公開授課招攬學員,墨翟便已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只見他拱手向清羽知道,“恰如大夫所言,在下尚未參與治國,也未有經歷戰事。但研讀《六韜》、精學《原軫》,於《管子》多方探討,再結合此前諸多戰事案例,治國典故,形成自己一套理論,世間事結有法可依,我所授之法便是如此。”
“哦?竟有幸拜讀這幾本經典,不過恕在下冒昧,以先生衣著,似乎出身並不顯貴,不知是如何得到這幾本經典書簡呢?”清羽知再次追問。
“在下祖上也曾名門出身,又得異人相傳,此方面不會有假,況且若有假,授課之時一試便出。”
“這倒也是。只是在下還想佐證一番,今有一征戰問題,還望先生不吝指教。”
“請說說看,戰場問題現場狀態紛雜,決定因素很多,墨翟所答僅以當下條件設定。”
“如此得罪了。當今晉國趙無恤上卿晉陽之城,堪稱銅牆鐵壁,曾發生戰亂,對方數攻不得其法,以先生之意,如要攻入可用何法?”
這問題一丟擲,現場頓時紛紛嘈雜起來,墨翟也是甚感意外,沒想到這清羽知如此敢問,而且是大庭廣眾之下。雙目凝神盯著清羽知看了一會兒,開口道,“大夫身為一方主政,於眾目睽睽之下問如此敏感話語,不怕惹來殺身之禍麼?”
“這有何可怕。在下只是求知而已,若先生真有其才,可指點一二,若得清羽知信服,甘願入先生門下。”
“我雖欲招門下,但我的門下一旦入門,不可叛逆,不可違背門中宗旨,墨門自有門規”。墨翟沉聲道,“我以真心待門人,也需門人真心待我!”
說罷,將那提前刻好的門規立在案前,條例不多,僅八條:
門規一:入門者,不可背叛,如有叛逆,其他門人共伐之;
門規二:行正義,不欺弱,不惡行,貧賤不移,威武不屈;
門規三:矩子為聖,門人自願尊其主,命從於矩子;
門規四:知天意,明典刑,無端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門規五:內建門人,外放門人,永忠於墨氏學說;
門規六:為賢之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門規七: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不受其軀,赴士之顧困;
門規八:內外門人兼愛相處。
“縣大夫,這些門規,你若入門可能遵守?”
那清羽知沒想到學個知識,討教一下還有這麼多條條框框,遲疑半晌,終下決心,“先生若真有本事,便遵守又能如何?還請先生教之!”
“好!此等攻城秘技,不可廣泛傳播,你且隨我來,我單獨說與你聽!”
墨翟不欲廣眾之下講攻城方法,欲要私下單聊,可那其他學員不願意了,高聲叫道:“先生!莫要單獨講說,也讓我等聽聽!”
有一人這樣要求,其他眾人也紛紛附同。如此一來,墨翟倒是不好辦了,若是將那方法講出,將來如被人利用,定會對趙氏晉陽百姓不利,很有可能還會為自己帶來麻煩。
想了想,墨翟開口道:“此等秘技,諸君若要聽,可隨我來,但有一條,入爾之耳,莫出爾之口,否則休怪墨某無情傷人!”說罷,右手成掌,遙向三丈開外的一塊巨石劈去,就聽“咔嚓”一聲,那巨石從中兩半,如刀劈斧砍般。
這一下,頓時驚住眾人,那眾人本以為墨翟一副書生模樣,豈料竟有這份功夫。
“可有人要聽那攻城之法?”墨翟沉聲問道。
那眾人之中一陣安靜,約有盞茶時間,有人站出,向墨翟施禮:“小子願聽,若先生真有妙法,小子自當甘心入墨門。”
有人帶頭,漸漸一個、兩個、三個……足有四十多人相繼走出,紛紛施禮表示願聞其詳。
墨翟掃視了一下,很是滿意,遂對餘下的其他人說道:“既然眾位沒有這等決心,便還是不要加入墨門的好,日後如有不明知識之處,可前來學館探討,墨某隨時歡迎!”說罷,帶領那四十多人進了院中。
在授課廳,墨翟站在案前,其他眾人圍繞站好,再次掃視了一眼,說道:“墨某再宣告下,若有心智不堅者、心懷惡念者此時退出,墨某不欲追究,可有?”
墨翟此話問出,眼睛逐一掃視眾人,過了一會兒見沒有人退出:“既然如此,便在此簽下各位名姓,出身吧。”說罷取出一塊絹布。
那眾人又躊躇了一會兒,便挨個兒都簽下字。墨翟看了看將簽好字的絹布收好,對眾人說道:“說到攻城,要根據現場情形而定,法不從一,今縣大夫此問,非常不妥,以晉陽城為例,我若當眾回答實則將晉陽城之弱點暴露於天下,不說此必遭趙上卿之恨,但若發生戰事,必將將晉陽百姓陷於水火之中。因此墨某需要諸位起誓,今番攻城方法不得說與外人,如若說出,必遭天譴日月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