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忽必烈和張簡之,趙維也未停歇。
和趙與珞、文天祥、江鉦等人準備行裝,於十月中旬,登上了迴轉中原的海船。
是的,趙維這趟將奔赴四川,因為忽必烈那邊很快就會傳回訊息,安西王府私開海路,圖謀不軌,乃為叛逆,委友邦之軍代為征討,收攏川陝之地。
到時候,巴蜀宋軍將名正言順的佔領四川、甘陝一線。
那必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現在的四川諸將和文官肯定不夠用。
這次回去,就是支援四川軍政的。
只是臨走之前,由楊太后做主,趙維推波助瀾,強行讓親爹和阿桑完了婚,也算了卻了趙維的一樁心事。
本來吧,阿桑祭司是不太同意這個事兒的,實在是她根本就沒見過趙與珞。
別看趙維把親爹誇到天上去了,但是沒見過就是沒見過,心裡還是沒底。
況且,你看文天祥,看江鉦,再看蘇劉義,也都是四十多歲的年紀,比趙與珞大不了幾歲,可一個個都跟七老八十一樣,阿桑不能不在心裡犯嘀咕。
這成王不會也面生老相吧?她可不想把後半輩子交給一個糟老頭子。
結果,一見成王本人,好吧,阿桑立馬就改口了。
“就說能生出寧王這般俊俏的兒子,本人不會太差嘛!”
阿桑不但不反對,而且瑪雅人的奔放性子,反倒讓她有點主動。
而趙與珞,一方面是皇命難為,另一方面混蛋兒說的也對,他才四十多歲,正是當打之年,與其指望趙維給家門添子添孫,還不如自己來呢!
婚事雖然辦的匆忙,卻也是一時佳話。
可惜國家是為重,“老倆口兒”沒熱乎幾天,卻是又要分別。
本來,趙與珞可以不去的,戍北多年,該他修養。但是,媳婦雖好,可孫子更好。
算起來,小趙鼎都六歲了,還沒見過爺爺,卻是要趕緊過去看看。
況且,他這個當爹的,和趙維這些年也是聚少離多。將來人家又要去元朝當駙馬,見面更少,也是藉機多些相處的時日。
.....
十二月初六,去四川的宋船還在海上,即將到達安南港。
而忽必烈北歸的船隊,卻已經到了千島城。
如今的千島還在宋軍手中,由太尉張世傑親自鎮守,無人敢犯。
忽必烈此行的終點,不是更北邊的元地,正是千島城。
張世傑出於國體,親自在海港迎接。
忽必烈見到他,卻也少不得一番感慨。
“世傑本為元將,是朕不知珍惜啊!”
張世傑本來是張柔的部將,也就是張弘範父親的手下,後來因為違反軍紀,逃到宋地。
誰也沒想到,一步步走來,卻成了大宋的肱骨之臣。
對此,張世傑自不好答什麼,無聲一禮。
忽必烈也是不好深談,向張世傑客氣道:“說也慚愧,此番確實要麻煩世傑。”
張世傑一笑,上禮回道:“元帝說的哪裡話,既然兩國修好,實乃萬民之福,世傑自當遵守約定,保元帝周全。”
是的,忽必烈之所以落地千島城,不是沒有原因的。
別忘了,北邊還有鐵穆耳,他要是敢就這麼回去了,保不準鐵穆耳做出什麼大逆不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