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論山寨和仿製,大元甩大宋好幾條街。
人家可不單單是繼承了宋、金兩朝的優秀工匠,他是繼承了全世界頂尖的技術人才。
保定匠城裡,是把所有蒙元征服的文明成果集中到了一起。
再加上對工匠的空前重視加重賞,自己發明點新武器可能困難,但仿你一門炮、一條船,那還不是心到擒來?
趙維最多能保證,讓大宋這邊的武器裝備不斷的更新換代。雖說做不到碾壓,但可以領先一個代差。
但這不能致勝。致勝的關鍵還是人,是士氣,是蔑視一切敵手的氣勢。
與元軍正面一戰是早晚的事兒,那幹嘛還往後拖呢?五年都沒緩過來,再來五年就能緩過來了?
所以,當斷則斷也好,長痛不如短痛也罷,這一仗必需打。
而且,還不是在四川那種迂迴戰術,避敵鋒芒的打方。
要把魂找回來,要讓這些崖山出來的人看到元人並不可怕,只有把這一仗打贏了。
哪怕不贏,但把氣勢打出來了,大宋才算真的活了,才算抓過了一絲生機。
否則,一切都是扯淡。
何況,沒有比現在幹更好的時機了。
扶桑大宋現在身處巴拿馬,周圍有近兩千萬的印第安人。這些都是潛在的兵源,再不濟,也是潛在的盟友。
就這麼跑了?繼續往南跑?放棄現在的一切?
那等元朝大軍一到,以忽必烈的能力,是直接碾過去,還是各種融合政策一起上,可就說不準了。
到時,這兩千萬人口,不但不是大宋的兵源和盟友,甚至可能成為大宋的敵人。
那你還有什麼機會翻盤嗎?
所以,現在必須孤注一擲,幹就完了!
宋元之交,正如剛掉到崖山,腦子裡那個聲音對趙維說的一樣,“這最難的就交給趙維了”。
怎麼難?因為這就是九死一生,刀尖上求存的活計。
不論對趙維,還是對大宋,畏首畏尾救不了宋,也滅不了橫掃半個地球的大元。
每一步都是冒險,每一步都是不進則亡。
外面百官心情如何,相公議論什麼,趙維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他只要讓這個朝廷運作起來就行了,別一個個嚷嚷著“不可為”、“現在跑還來得及”就行了。
至於裡面這些人,慢慢來。
別看現在苦大仇深,也沒辦法,也認為“不可為”。
但還沒到時候,當初在釣魚城帥府,王老爺子不也端著兵書說“不可為”嗎?
這一夜就在鬧鬧哄哄之下,匆匆而過。
第二天,大夥兒吃了早飯,楊太后從後殿親自給送進來的。
本來,太后看趙昺也跟著熬了一宿,想說讓趙昺回去休息。可是幾經猶豫,沒敢開口。
這一切被趙與珞看在眼,暗自搖頭。混蛋兒子說的沒錯,楊太后確實不適合垂簾聽政。
不說別的,哪有這樣兒的,給趙昺多備幾床鋪蓋也就算了,您把床都搬過來了?也不怕臣子笑話?
“說說吧!”
早飯一過,文天祥率先開口,“現在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兩年,50萬,要怎麼湊?”
眾人一聽,都圍攏而來,連漫不經心的趙昺也都正色起來。
可是,張世傑也好,蘇劉義也罷,卻是都不開口。他們是實在沒辦法,也不認為別人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