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換了張世傑、蘇劉義這人試試?
不是他們不如張珏,不如王立,而是他們太久沒嚐到勝利的滋味了,氣勢上就矮了一頭。
這就好像後世的華夏,毛爺爺頂住國內外的壓力,一定要打韓戰。
結果,一戰定乾坤。
從此,西方再不敢對華夏亮劍。
為什麼?因為打出了氣勢!
即使華夏再窮、再弱的時候,他也不敢對華夏用兵。
因為氣勢起來了,沒有飛機、大炮、蘑菇彈,就小米加步槍也要跟你幹。
而且,幹贏了!
你再來試試?敢嗎?
不敢!
可是現在,扶桑宋廷沒有這股氣勢。
數十年抗元,大宋一直處於被動防守,最後防不住了耗不動了,國也就亡了,心氣兒也就沒了。
尤其是崖山出來的這批人,那一戰靠趙維活了命,可是魂兒還沒緩過來。
即使嘴上高喊抗元口號,可是隻有他們自己知道,魂兒丟了,至今還沒找回來。
現在真的讓他們和元軍正面一戰,陳宜中就沒想過。
陸秀夫倒是想過,但是想完之後的結論是——不敢!
而抱有同樣想法的,不光是陸秀夫,這裡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患上了抗元恐懼症。
這樣的臣,這樣的兵,別說沒有50萬,就算有,就能打得過嗎?
漸漸的,陸秀夫也感覺寧王這回有些不靠譜了。
胡鬧!心是好心,大宋惡膽不是白叫的,但不切合實際。
那話說回來,趙維真的只是一身惡膽,有勇無謀嗎?
顯然不是。
趙維比陸秀夫還清楚,對元人的畏懼才是病根兒。
這一點不除,你就是把飛機、大炮都搬出來,也就是場面上好看一點。想幹倒忽必烈和他的蒙古鐵騎?那還差的遠呢!
不是說飛機大炮不管用。管用!但帳不是這麼算的。
一來,裝備優勢,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二來,元人又不是傻子,你有,他就一定沒有嗎?
這不是戰略遊戲,我有你沒有,你就永遠也沒有,靠一堆電腦資料推演就能得出戰果。
戰爭是由人來完成的,人是最不確定的因素。
我有的東西,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再先進的武器也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只要開打,用不了多久,對面也會有。
不管是繳獲、收買,還是間諜獲取,早晚都會有。
趙維敢打包票,小鋼炮這玩意就算還沒裝備到元軍之中,可是在保定匠城也一定有雛形了。
飛剪船隻要幹沉你一艘,甚至懂行的人看上幾眼,也能仿製出來,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一窩蜂,就更容易了。
你別看趙維現在有致知院,扶桑有徐良這樣的制炮工匠,加上趙維那些後世的點子,貌似很有前途。
論研發能力,絕對領先於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