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丈大人好好想想,如果他們不出來主持大局,那反對教改的,又有誰能做為領袖和咱們對著幹呢?”
王應麟一想也是,張簡之還真有兩下子,還沒上陣,就廢掉了敵方大將?
“嘿嘿!”老爺子傻傻一笑,“這麼說,他張簡之還是幹了點正事的。”
趙維沒接話,張師父秀了一波操作,讓形勢一片大好,可他還是高興不起來。
事情有這麼簡單嗎?趙維不太確定。
看看大宋前幾次對士大夫亮劍的過程和結果,就知道了。
這不是煽動幾股民情,串聯幾個重臣,就能順利的事兒。
就拿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來說吧,這是大宋朝第一次向士大夫階層動手。當時的班底可是比現在還要深厚,甚至有仁宗做為靠山,民情民意也是高漲無雙。
說句難聽的,在坐的各位,包括趙維,哪個有范仲淹的名聲大?哪個有歐陽修的才情高?文壇地位穩?
更別說還是韓琦、富弼、龐籍等等,一眾的千古名臣在側呼應了。
可是結果呢?都不說結果有多悽慘,就說過程。
這麼多大牛之人,都沒壓住反對之聲,守舊派的招數更是層出不窮,無所不用其極。
汙衊新政之臣結黨營私,散佈謠言侮辱名聲,拿歐陽修的生活作風問題說事兒,偽造信件誣告富弼、范仲淹謀反。
反正是已經不要臉了,只要能把你幹下去,把新政攪黃,什麼下三濫的招數都可以用。
陳芝麻爛穀子十幾二十年前的破事兒,只要能噁心到新政之臣,全都得挖出來曬一曬。
而這,還只是范仲淹在陳條十事之中,稍稍動了一點士大夫,一點豪門士族的利益,就招來如此強烈的反抗。
可想而知,趙維現在要把士大夫連根拔起,又會是怎麼樣的景象?這不是挑起一點民情,就可以壓下去的敵意。
等著吧,大戲還在後頭。
兩天,對於趙維來說,玉林齋大宴之前的這兩天,無比煎熬。
一方面,張師父已經動起來了,果然如其所料,他要煽動民意。
先是玉林齋老闆沈福海藉此為機大肆宣揚,言大儒王應麟萬里辛勞抵達新崖山並欲再臨玉林齋,到時將為玉林齋再書新匾,更換楹聯。
而且,不光是王應麟老先生,還有文天祥、謝疊山、張簡之、陸、陳、蘇、楊、張等相公一併蒞臨。
大宋文壇,當代之基業盡聚於此,可謂百年之盛世。
大宋朝還是那個大宋朝,即使到了國難當頭,到了扶桑異鄉,也依舊是那個愛極了文墨雅事的大宋朝。
這就是一個處處都飄著文章美意、筆墨之香的時代。
老百姓嚮往文化,崇拜文化,自己雖然沒有能力拾筆點墨,胸懷文章。
可是,一場文人雅聚,杯盞交錯間文章天成,詞賦流淌時佐酒伴歌的佳話美談,卻比什麼更能撩撥百姓們嚮往的神經。
在沈福海如潮湧般的宣傳之下,整個新崖山都為之雀躍,為之側目。
所有的焦點,便順理成章的聚集到了這場大宴之上。
宴席當日,天光未亮,玉林齋已經是張燈結綵,上下忙碌。
而玉林齋外,好事的百姓也已經嚴陣以待,只等這場文壇佳話,順勢而成。
......
。
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