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福、呂文信皆戰死在抗元的戰場之上,為呂家保全了名聲。
而他們這一代,就更復雜了。
呂文福、呂文信在大哥投元的時候義憤填膺,把呂文煥隔空罵了個夠。又為了與這個侮辱門風的兄長劃清界限,把後代的名字都改了,呂洪生原本叫呂師生,後改了洪生。
而呂文煥的兒子呂師聖,呂文德的長子、次子、三子、四子:師望、師夔、師龍、師道,也都先後投降了元朝。
唯獨到呂師留這裡,沒有追隨伯父的腳步,依舊效忠大宋。
但是兄長都投了元,呂師留不得不低調起來,平時很少管家裡的事,在朝中也是能不多言,就不多言。
呂洪生讓僕役去叫五哥起來,也是覺得事出突然,又關係重大,不得不讓他來幫著拿主意了。
過了一刻多鐘,兄弟二人於前廳碰面。
呂師留披著袍子,眉頭不展,“有事兒?”
呂洪生點頭,“出大事兒了!”
呂師留心頭一顫,不動生色的坐了下來,“說吧!”
於是,呂洪生把張簡之找他,還有在張府後宅說的那些話,複述給兄長。
呂師留靜靜的聽著,表面並沒什麼,可是心裡卻是驚濤駭浪了。
在朝為官多年,又出身大族名門,這裡面的利害,他又怎能不知?
直到呂洪生說到最後,“我拿不準張相的心思,這事兒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他就真能向寧王下得去手?”
呂師留回過神來,細想良久,給出一個判斷,“說不準。”
還真說不準,張簡之的為人誰都知道,那是一個純粹的陰人,狠人。
不說什麼奸學黨魁,就說他之前那三個弟子,賈似道、呂文煥,還有留夢炎。能教出這三位的,老師能好到哪去?
而且無一例外,最後都和張簡之翻臉了。
至於這第四個弟子趙維,在呂師留看來,翻臉也是正常。
只不過,呂師留也覺得張簡之有點太上趕著了,真的是為阻撓教改嗎?那也未必屬實。
這老傢伙的心思,誰也猜不透。
猜不透張簡之的心思,呂師留只得從別處下手,看看其他地方的細節是否有漏洞,能幫忙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讓呂洪生謀而後動,包括聯絡年輕一代,等他指示。
這點是肯定沒問題的,符合張簡之的作風,也完全是為了呂洪生好。
其次,他說相公們前期不會表態,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鋪墊,呂師留認為也正常。
畢竟對方是寧王,功蓋當世不說,在朝中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哪哪都沒問題,那就只剩一個地方有問題了。
就是,張簡之選擇掀蓋子的時機和地點。
玉林齋!
是的,呂師留鎖定在玉林齋。
如果張簡之這般做為另有所圖,那就一定在玉林齋宴上做了手腳。
只是....他能做什麼手腳呢?
苦思良久,猛然腦中來了一絲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