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未來的任務卻是比原本的兩年大計提升了很多,時間更為緊迫。
而當眾人敲定所有的初步計劃,回頭再看,卻是又驚出了一身冷汗。
不幸中的萬幸啊!
不幸中的萬幸,趙維一來,就以雷霆之力制定了兩年大計,並且已經實施數月。
說句實話,之前包括張世傑等人,還覺得趙維有些小題大作,實際情況可能沒有趙維說的那麼緊迫。
至於歸化土人、內政、銀行等等政務,更是可有可無。
五年了,就算沒把土人拿下,不也過的挺好?
可是現在看來,要是當初沒聽趙維的,等趙孟禧這趟來了他們再急匆匆的準備,那可能就晚了。
現在來說,歸化土人不是重要,而是必須。
東西兩岸,幾大汗國加上元朝這樣的壓力,光靠扶桑大宋這點兒人,靠從大宋萬里迢迢的往過運人口,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
“三年!初定就是三年!”
趙維最後面色凝重,“哪怕忽必烈和幾大汗國要五年十年的才過來,咱們也不敢賭,也賭不起了。就三年了!!”
“三年之後,就算不能完全掌控西雅圖為界以南的東西海防,最多也只能往南再移一千里!”
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於是大宋要在三年間不讓蒙古人染指大半個美洲的土地。最理想的情況,是把元朝和幾大汗國堵在加拿大。
可是,不這麼做不行。
當初選擇在巴拿馬落腳,沒人能想到會是今天這樣的局面——蒙古人會從東西兩面進攻。
但凡有一點這樣的徵兆,趙維寧可放棄中美洲的人口和金銀,也不會在這等死。
巴拿馬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戰略縱深。這裡可以富國,卻不能強國。
當初,趙維想的是這裡天高皇帝遠,大宋先在這兒吃足了人口福利,挖夠了金銀,再去南美或者北美尋一塊寶地,作為與元朝糾纏的根據地也不遲。
哪想到,忽必烈這麼狠,忽悠幾大汗國從東邊打過來了。
一旦讓蒙古人進入北美大陸,大宋幾乎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而現在想跑想換,也是來不及了。
見眾人一臉沉重,趙維又換了個語氣。
“大夥也不用太過悲觀,現在來看,咱們還是有機會的,而且機會很大!起碼對於扶桑的瞭解,任何人也遠沒有咱們來的透徹。再加上水軍的優勢,只要能歸化土人為我所用,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眾人紛紛點頭,如果之前對趙維的興師動眾還有那麼一絲絲的懷疑,那麼現在,卻是一點都沒有了。
眾志一心,聽寧王的,未必會輸。
......
————————
就在扶桑大宋準備大幹一場的同一時間,萬里之外,元朝大都。
忽必烈面上略顯疲憊,卻是老目炯炯。
說心裡話,自打九年前攻克南朝國都臨安之後,忽必烈已經放下了雄心壯志,把目光從開疆拓土轉向了守住這份基業。
是的,守住中原江山,對忽必烈來說不是一點挑戰都沒有。
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
怎麼把這份基業安安穩穩地傳承下去,並不比打江山來的容易。
但是,挑戰歸挑戰,對於一個征戰了幾十年的馬上君王來說,守業雖難,卻也失了幾分味道。
忽必烈更享受揮軍百萬,一日數城的征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