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大手朝圖上一拍,神采奕奕,覆蓋後世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地區。
“因為這裡!將是我大蒙古帝國再次合而為一的機會!是朕征服欽察、窩闊臺等汗國的最好良機!!”
忽必烈沒有說大元,大元他是皇帝,可是大蒙古帝國,他自封為皇。
沒錯,自封!
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帝國已經名存實亡,欽察、窩闊臺等汗國並不承認他這個聖天子,他這個蒙古大汗。
所以,忽必烈的戰略目標,也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隻剩十幾萬人的殘宋。
如今,殘宋在扶桑一隅苟延殘喘,對他能有多大的威脅?另一個戰敗之國時宗朝,又能有多大的威脅?
值得忽必烈出動六十萬大軍?值得忽必烈把傾國力搶出來的時間,浪費?
不值得。
事實上,速敗東瀛並不是為了搶時間,陳兵六十萬也不是為了區區殘宋,是忽必烈要做出一副惡虎撲兔,勢在必得的態勢。
給誰看?
給欽察汗國。
給窩闊臺汗國。
給察合臺汗國。
甚至是給唯一盟友——伊爾汗國看的。
包括在北方、西部與各汗國邊境處歇兵,也是為了做出這個態勢。
老子不和你們玩兒了,老子找到一個更好的地方,那裡什麼高產的作物都有,你羨慕不羨慕?
幾萬裡的無主之地、大片的草場,你想要不想要?
遍地金銀,你眼熱不眼熱?
短短几個月,單單從四川六城流出來的白銀就成百上千萬兩,你吃驚不吃驚?
老子甚至連阿難答這個隱患都不管了,連趙維這個禍害都可以容忍其在四川苟活,為什麼了?
為了搶先一步入主扶桑!
六十萬大軍,傾國力而為,只有四大汗國才配得上忽必烈使這麼大的勁。
忽必烈要把四大汗國帶到扶桑,帶到一塊兒如幾十年前大蒙古帝國初生之時一樣,遍地金銀,讓人充滿慾望的土地。
不是為了消滅四大汗國,而是為了征服四國,重現大蒙古帝國的輝煌。
忽必烈的野望,在趙維找到扶桑那一刻,就被點燃了。
原本他以為,中原就是他的終點,再無可徵之地。
但是,他錯了,錯的離譜。原來世界那大,蒙古帝國的路還長著呢!
所以,他要雷霆之勢拿下東瀛。擺出態勢之後,慢下來,讓張弘範先去佔地方,建城、耕田、放牧。
為什麼?他要等。
等欽察汗國、等窩闊臺汗國。他們離扶桑太遠了,去的沒有元朝快。
他怕幾十萬大軍一到,踏平扶桑的同時也把四大汗國嚇跑了。
當然,那樣也不是不行,起碼他站穩了扶桑,沒有任何變數。
但是,忽必烈要的不僅僅是扶桑。他要蒙古帝國,他要聖天子,帝國可汗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