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不敢!不過,確實看不懂陛下的心思。”
“看不懂?”忽必烈玩味,神情之中,有幾分寂寥又有幾分享受,“看不懂就對了!”
此時的他,不像是一個君臨天下的皇帝,倒有幾分無敵劍客難求一敗的意味。
正如之前,阿丹也看不懂忽必烈為什麼不氣阿難答自保,不氣阿難答有算計,卻罵他混賬、不成器一樣,也是讓人看不懂。
“呼......”長出口氣,忽必烈靠於龍椅之上,仰面看著大殿之頂。
“你說...趙維為什麼敢離開巴蜀?”
“這......”阿丹一窘,卻是不知道皇帝為何突兀一問,“奴婢不知。”
“那你知道,他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離開嗎?”
“奴婢不知。”
“所以...你們不懂!”忽必烈老目苦澀,“不懂朕的心意!”
這話讓阿丹無話可接,猶豫半晌,“陛下的心意不就是..覆滅叛宋嗎?”
“叛宋?”忽必烈笑了,笑的更加苦澀。
“這個只剩十幾萬人的殘宋,遠遁萬萬裡,真值得朕為其勞師動眾?”
阿丹更驚,“不是還有...東瀛...還有扶桑萬里疆域嗎?”
忽必烈卻言,“我大蒙古帝國,西征萬萬裡,越過高山荒漠、拔除一座座城池,疆域橫亙天下,可曾需要傾國之力,兩年拿下東瀛,停止一切對外戰事,把所有的精銳之師都聚集到東瀛?”
阿丹:“不,不曾......”
確實不曾。
蒙古帝國最強盛的時候,西征歐亞也不曾這麼著急、這麼興師動眾。
阿丹皺著眉頭,“那陛下這是......”
阿丹越想越不對,不合情理。
忽必烈既然知道這回有殺雞用牛刀的意味,那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而且,之前打東瀛有多急?那可是從各行省調兵、調糧、調錢。本可以緩一緩,省下不少的一仗,卻是隻用不到兩年就打完了。
而且,從戰果上來看,大元雖然拿下了東瀛四島,可卻讓北條時宗跑了,領著五十萬人先一步去了扶桑,成為了後患。
這麼算下來,忽必烈是虧的。
可是,不惜一切代價爭取來的時間,為什麼又要緩下來?明明可以今年就舉師東渡,為什麼只讓張弘範帶著三等漢軍和農奴先過去種地、建城?
這太反常了吧?
那邊忽必烈依舊是一臉寂寥和享受,又問出一個問題,“你知道,趙維為什麼把阻敵的時間定在兩年了嗎?”
“為...為什麼?”
忽必烈一聲冷笑,“你們真的是太不懂朕了,卻是那個混蛋最明白朕的心意!”
說出一個驚天答案,“兩年之後,他要攔的根本就不是朕的六十萬大軍!”
“那他......”
“他要攔的,是北條時宗的五十萬驚恐之國!”
“啊?”
“哼!”忽必烈冷哼,“知道他為什麼要攔北條時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