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陸秀夫有些感傷,包括陳宜中。
成王是英雄,此去無還。
寧王也是英雄,絕死還生。
對英雄下手,陸秀夫很清楚,他要揹負怎樣的罵名。
可是,人是執拗的,認可趙維的同時,也堅信自己的判斷——寧王不會成功,大宋更不能有專權的寧王。
有些事不應該做,可還是要做。
趙維也在岸邊目送父王離去。
這一次,他沒有像幾年那樣把趙與珞灌倒,取而代之。
一來,他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愣頭小子,心中有了分量。
二來,當年趙與珞有兒子能替他,可是今天沒有了。因為,趙維也有重任在身,無可替代。
......
就在趙與珞成行的第三天,陸秀夫沒有等到過年,便於朝堂發難。
聯合陳宜中、江鉦、蘇劉義、張世傑以及楊鎮等重臣,上請楊太后還政官家,並彈劾寧王失臣德、專社稷。
羅列數條不當之舉,要求寧王暫避朝局。
陸秀夫終還是沒有使出全力,只是要求趙維不要專於朝堂,已經是留了情面。
不留不行,大宋經不起折騰,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他的目的也不是把趙維和楊太后一棍子打死,而是撥亂反正。
原本,陸秀夫還料想可能會有一些阻力,畢竟謝疊山、福王趙與芮以及張簡之等人都不是死人,肯定會死保寧王。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朝中那些支援寧王的臣子...居然集體失聲了。
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說不出的難受。
陸秀夫想哭,我使這麼大勁,你們倒是掙扎一下啊?
沒有。
別說掙扎,連屁都沒一個,就好像沒有寧王這個人一樣。
最後,原本打算鬥爭一段時間的陸秀夫,卯時三刻衝鋒陷陣,率百官舉事,唸完了潤色一個來月的奏摺,已經快申時初了。
結果,一點抵抗都沒有,楊太后那準了,還政;寧王這兒,臣附議!
就就就就就就沒了?
恕不知,趙維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哪還有工夫陪你掙扎?結果出來了,趕緊幹別的事兒。
還是那句話,沒時間!
而寧王沒反抗就被推到了,陳宜中奇怪的同時,更覺心虛。
因為...因為老哥仨兒變成他老哥兒一個了。
......
此時,陳宜中坐在戶部籌政司的“禁閉室”。
“什麼情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