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宋膽> 第189章 年關(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9章 年關(求訂閱) (2 / 5)

使得蒙古人可以付出最小的帶價,迅速征伐四方。

而這些征服之地,馬上又能轉化成蒙古大軍繼續征服的後勤給養。

於是,全亞洲的技術人才盡歸蒙古。

從最開始簡陋且單一的輕騎騎射開始,慢慢發展成為裝備精良、各兵種齊全的無敵之軍。

人們說大宋打不過元朝窩囊,其實打不過才是正常的。

因為,可不單單是士兵的戰鬥力不如元人。

你的將領也不如人家,不是沒人家聰明,而是沒有人家指揮經驗豐富。

伯顏、阿術、阿里海牙,哪個不是從東打到西,再從西打回來的?

說句不中聽的,普普通通一個裨將都攻下過無數個城,與十幾個國家交過手,什麼戰術沒見過?

更別說國力和科技水平了。

元軍有最先進的攻城機械,有最發達的軍械製造能力。

從皇帝到臣子,再到國家機制,那就是為戰爭而生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元朝打了這麼多年,國力消耗巨大,南方忽必烈一直想穩定,輸出軍費,可一直不見成效。但為什麼他敢張嘴就一千艘大艦、六十萬大軍傾巢而出呢?

甚至在原本的歷史上,在南方叛亂成了一窩粥加內部諸王紛爭的情況下,還有餘力把欽察、窩闊臺、察合臺三大汗國打的服服帖帖呢?

因為,他的戰爭成本本來就小的嚇人。

除了國家財政支援之外,各行省也有能力輸送給養。

更要命的是,元人計程車兵上戰場是不需要軍費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補貼軍費。

戰士出征不但不要國家的錢,武器、兵甲、馬匹和糧耗全部自給。

而且,像是西征或者當下出征扶桑這種遠征戰役,戰士會帶上家產一起上路。打到哪,落地生根,就把家安在哪兒。

至於為什麼不給錢也願意賣命,當然是等打完了仗自然就拿到了好處,算是一種戰爭投資。

這樣的蒙古大軍,趙維真有信心擋得住嗎?

沒有,一點都沒有。

可是,還是那句話,沒辦法,擋不住也得擋,別無選擇。

如果這次退了,再逃一次,那大宋的心氣兒就真沒了。天下再大,也無容身之所。

況且,大宋從崖山開始,突圍破局遠走扶桑,再到趙維歸宋大鬧大都,又到巴蜀求存,哪一步不是在冒險?哪一步不是別無選擇?

別說現在是冒險,就算兩年大計成了,真的讓趙維變出五十萬大軍來,那將來這種冒險的行為也還會有,而且只多不少。

二人的離開有些悄無聲息,也有幾分悲涼。

趙與珞走時,群臣相送,追視良久。

而成王殿下亦不落傳統,立於高處,執錘擊鼓。

聽鼓,新崖山的傳統!

可是,岸上的人都清楚,出征鼓起,卻不知歸來的鼓何時響徹海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