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一怔,“找著了?”
文天祥呆然發問,“什麼解決之法?”
只見趙維一指身後那唯唯諾諾的老漢,“這位老人家,正是解決之法。”
說著話,趙維把老漢懷裡的罈子搶過來,往石桌上一放,“看看,這可是好東西!”
大夥兒不由圍攏而來,不用看,只一聞,“酒!?哪來的!?”
趙維大笑,“先別管哪來的,就問諸位相公多久沒嘗過這壇中之物了吧?”
“咕嚕......”
文天祥、王應麟,還有謝疊山和趙與芮,齊齊嚥了咽口水。
多久?自打入蜀之後,就沒嘗過酒味兒。
這個時代,喝酒可不是什麼壞毛病,反而人人愛酒。別說百姓士卒,就是幾位相公、王爺,也好杯中之物。
原因很簡單,這個年代的酒是不醉人的。度數很低,一般的宋酒的酒精含量只有幾度,最高也就十來度。
和茶一樣,平常都當飲料來喝。
只有像李太白那種一斗一斗的灌,或者如水滸傳中武二爺那般連幹十八大碗,才有可能酩酊大醉。
即使號稱好烈酒的蒙古人喝的酒,也就只有20來度,比後世日本的清酒烈一點有限。
現在趙維在這擺了一罈子酒,還問多久沒喝酒了,這明顯就是饞人嘛?
王老爺子有些不高興了,想喝但不能說,臉色一板,“哪來的?城中明令禁酒,殿下當為表率,怎可破例?”
“魚兒?”呼喚王瑜的小名兒,“替殿下收了,暫放老夫屋中。”
王老爺子心說,你小子是飄了啊!年節之時,還趕上大勝仗,所有巴蜀文武匯聚一堂,那也沒沾一滴酒水。你這是幹啥?還饞老夫?治不了你了!
“別別別別!!”趙維立時服軟,“我就是和小乙、孟禧鬧慣了,厚齋先生怎麼還當真呢?”
給正要上前的王瑜遞了個諂媚神情,“妹子別拿,去取酒盞來。”
王瑜果然聽話,哦了一聲,去取來一摞酒盞。
趙維親自給幾位老爺子滿上,“幾位先嚐嘗,看這酒如何?”
王應麟則是看著殿下親自斟酒,目光就沒離開過那澄清透亮的酒液。
心說,我這是嘗呢?嘗呢?還是嘗呢?
嘗吧...違背禁酒令。不嘗吧...不給寧王面子啊!
算了,嘗不算喝!況且,寧王的面子事大啊!
嗯,與王老爺子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數。
謝疊山,給徒弟個面子。
趙與芮,給大侄子個面子。
文天祥,若是不喝,寧王多沒面子。
幾個老人家一臉凝重,苦大仇深,緩緩端起酒盞,“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