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歷,至元十九年夏六月。
也就是伯顏攻破京都屠城的同一時間,趙維與疊山先生已經乘船回到了中原大陸。
按理來說,趙維應該多留一些時日,起碼要等後宇多天皇涼透之後再回來,以防有變。
可是,一來,出狀況的可能性不大;二來嘛,時間緊迫,不能在東瀛多呆了。
因為按照原本的歷史,距離文天祥被處決只有半年的時間了。
其實,歷史已經在趙維的潛移默化之下出現了偏差。
忽必烈對南方的政策在轉變,留夢炎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也在發生變化,不似從前那般言之必信。
但是,誰也不敢冒這個險,不到最後一刻,不敢妄下定論。
至於趙維為什麼那麼執著於救文天祥脫難?
可能是,趙維出於對原本歷史中那個慷慨赴義的文相公的同情。
也可能如疊山生先所說,他們救的不是文天祥一個人,他們救的是人心!
大宋一亡一逃,亡了國,也失了人心。
先生說,想復國,就得先把人心找回來。
......
細算之下,離開大都已經大半年,大都之中很多事情也都發生了改變。
首先,伯顏出征東瀛,在四島被徹底控制之前,是不會回朝的。與張弘範二人不但要坐鎮四島,還要為進軍海外作準備。
結果就是,在朝的阿術成為了大都軍方的一號人物,不容小覷。
其次,留夢炎依舊是翰林院承旨,但已經在為自己安排後路了。因為謝疊山出使東瀛挾大功而歸,他得讓位置。
至於去哪裡,留夢炎還在猶豫。是去湖廣,還是江浙,各有利弊。
然後就是,有兩位實權人物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回京。
一位是,當朝左丞色目人——阿合馬。
另一位則是,統御川陝的安西王——阿難答。
阿合馬不用多說。
如果說,忽必烈的江山是伯顏、阿術、阿里海牙,還有張弘範、史天澤這些武將給打下來的話,那阿合馬一個人的功勞就可以蓋過這些將領的總和。
因為他是忽必烈的錢袋子,是大元帝國的財神爺。
沒有阿合馬在財政上的一系列方針,忽必烈還征服宋朝?征服東瀛?
他哪也動不了,根本就沒錢出兵。
至於安西王府...既是忽必烈的左膀右臂,又是老爺子的心頭痛。
戰時,要依仗安西王府鎮守川陝,同時阻隔窩闊臺汗的威脅。可是一但無戰,便是尾大不掉了。
安西王府擁有自己的中書省、行樞密院。
也就是說,軍政兩務都脫離中央,連官員都可以越過忽必烈自行任用。
表面上有二十萬精銳駐守川陝要塞,可實際上,把屯田軍和冗藏的兵力算上,起碼有五十萬之眾。
而王府農奴、官役,更是不計其數。
“怎麼樣?你老相好的回大都了,以後發達了,可別忘了侯爺我哦!”
眼見大都城就在眼前,趙維斜躺在馬車裡,摟著黛西婭的蠻腰,嘴上還不饒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