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不得,“朕的意思是,謝愛卿傾向何法?”
這是把他往絕路上逼,必須表個態。
疊山先生想了想,“臣...還是那句話,都有道理。”
忽必烈皺眉,顯然不喜歡這個答案。
聲音漸冷,“那愛卿說說,怎麼有道理?”
疊山先生一笑,“陛下莫急,且聽微臣細說。.”
“臣覺得,東瀛殺我使者,辱我國威,發兵討之自是應當。”
可是,攻伐三島目的何在?是絕其族裔?還是借地為港,使之成為我大元東擊海外的一處前出之地?”
“這......”忽必烈陷入沉思。
說起來,東瀛如此不堪,他當然要絕其苗裔,威震四方。
可是,真要那樣嗎?做為皇帝顯然就是不理智的了。
謝疊山說的對,攻下日本最大的用處還是成為前出之地,為尋找殘宋,兵出海外做補給之地。
“愛卿的意思是......”
“微臣的意思是,若陛下有意後者,自然是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收穫更為划算。所以,王尚書和謝尚書之言,也全是為陛下著想啊!”
這話一出,不但忽必烈暗暗點頭,連王積翁和謝昌元也是感激不盡。終於有人為他們說一句公道話了。
而謝疊山話還沒說完。
“微臣以為,肅師百萬伐貴勞軍,懷柔不戰亦不足以揚威。所以,何不雙管齊下?
一面出兵討之,讓東瀛知我大元雄心,嘗我兵戈之利。
另一面,也派使臣隨軍,在適當之時宣講陛下仁德,招降倭國。不但可省軍力國力,也可達成所願,何樂而不為也?”
先生說完,便退回班中,留下滿堂寂靜。
良久,王積翁猛一指謝疊山,瞪著眼珠子,一臉的委屈,“臣下就是這個意思!”
而忽必烈也在王積翁的哀嚎之中回過神來,大讚。
謝疊山就是謝疊山啊,實乃大才神人也!一句話不但化解了朝堂矛盾,而且還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善也,大善也!”
忽必烈連連感嘆,眼見時辰不早,“那今日就議到此處,諸卿退下吧!疊山先生且留下,朕有話要說。”
得,都不是愛卿了,尊為先生嘍!
......
,
————————
感謝一下“悼武華夏”這位書友,特意加了qq好友,聊了很多,啟發很大。月月虛心受教,感謝感謝。
另外,想多說兩句,大夥不急,你們看到的這些成文的章節,全都是鋪墊章節,真正的故事要到趙維離開大都之後才能展開。
是一個和你們想像中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不會讓大夥兒失望。
另: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