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境,‘正德十一年’,舉國守喪。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年僅三十六歲的皇帝,崩於國都,天下臣民無不哭泣。
“孟國”之年號還沒有為新帝而改,但徵召在邊境的數萬萬大軍,已然向著鄰近的兩國同時發動了戰爭。
“孟國”之國力雖強,卻不足以同時征戰兩國,無論是軍隊的規模還是糧草的供應,此戰都不應該獲勝。但僅僅只用了半年的光陰,“孟國”士兵便衝過邊境,直搗黃龍,幾乎是同時將兩國殲滅,成就了統一之大業!
戰勝的訊息,傳回了“孟國”國都,由著皇帝親筆抒寫的聖旨發放各郡各鎮各鄉!
他要讓天下人知曉自己的功績,他也要讓天下人明白自己已經成為了天下的王!
隨著這道聖旨的宣讀,“孟國”舉國沸騰之中,一座偏遠的小鎮中人,卻都顯得尤為平靜,甚至是心中有著不敢表露出來的悲傷……
這座小鎮,是太平鎮。遠離戰火,遠離紛爭,遠離權利和爭鬥。
自己的國家,在戰爭中勝了。但從太平鎮中徵召的男丁,卻沒有幾人能夠回來。那衙門已經發放了撫卹金,張貼了告示以表功績,但太平鎮中的大多數人卻是高興不起來的。因為他們要的不是什麼撫卹金和表彰的告示,他們要的只是爹爹、兄長、兒子,活著回來……
當屬於春天的最後一陣風,吹過了太平鎮。那屬於凡人的一生好需要繼續下去。生活在太平鎮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靠著勞作換取銅錢,然後養活著自己與家人。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不需要辛勞的。他們靠著祖上傳下來的田畝,收收租金便已然強過窮人千百倍了。
生而為窮的人,很難躍過龍門,並非是他們不勤勞,也並非是他們不奮鬥。只是大多數的窮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牽絆。也許是年邁需要照顧的家人,也許是重病纏身需要治病親人,也許是娶上一門親便已然負債累累的人生……
清晨的陽光下,穿著綢緞衣裝,玉簪扎著髮髻的男人,站在了店鋪門前。
這條巷子尾,沒有多人客人到來,他只是望著對面安靜的酒鋪,默默無聲。
他,是小張。雖然已經穿著綢緞衣裝,腰間的錢袋子內除了銀兩外,還有著幾張錢莊的銀票。
這些銀票每一張都是百兩紋銀兌換而來,是一個窮人永遠不能擁有的。
小張現在擁有了,但曾經的他,卻也是窮人中的一員!
其實,年輕時候的小張,並沒有認為過自己是一個窮人。雖然他吃不起那酒樓中的佳餚,雖然他喝不起那一壺上百文的‘桂花釀’,但能夠溫飽的他,卻是滿足的。
每日的起早貪黑,每日賠笑的與各種脾氣秉性的掌櫃老闆打著照面,每日推著那重重的板車一人而行,小張也曾抱怨過,但卻並沒有真的埋怨過誰!
他羨慕那些吟詩賞畫的公子哥,他仰慕那些揮金如土的店鋪老闆,但他卻從未嫉妒過。
雖然自己總是精疲力盡的,雖然手上和腳下的老繭黃厚到自己都覺得可怕,但看著自己為家裡添上的一件件器物和瓦房,小張都覺得這些是值得的。他相信只要自己再努力些,一定能還完家中的欠債,讓自己和父親過上好日子。
可是,隨著自己年紀的到來,看著同歲的好友都娶上了妻,生下了兒!小張這才知曉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人,沒有一絲翻身的機會!
因為,喜歡上一個女人,給她一個家,是小張做不到的。
母親去世前,那欠下的債到今日還沒有還完!父親越來越老的身軀往後還需要自己照顧,那娶妻生子的事情,年輕的小張很早便斷了念頭。
他沒有讀過書,不知道那書本上的道理。可是每年秋天,那戲臺上的戲子們口中的戲文,演出來的情愛,都讓小張明白,自己這樣的人配不上男女間的情愛……
若娶一人,是為了同自己吃苦。若生一子,是為了讓他同自己償還越來越多的債務。小張情願放棄娶妻生子這種人生大事,而是好好的照顧父親,不讓那債務越來越重……
“少東家,南橋村那裡來信有一批上好的小楊木,您要不要打打眼?”店鋪內,一名夥計走到了小張的面前,出聲道。
聞聲後的小張,收回了目光,沉吟了一會兒後,回答道:“南橋村的確盛產小紋楊木,質量和價格到也一直很穩定,但從開春以來這楊木傢俱的生意便沒有任何的起色,我們就算進了一批小紋楊木也是很難出手的。”
聽見小張的回答後,這名夥計回頭看了看老掌櫃,見他正在含笑點頭,便立刻扭首間又向小張開口問道:“那以少東家的意思是?”
“去樊谷莊吧,雖然路程遠了些,但要是價格能談好,進上一批花梨木,打造出一批梨木傢俱,想必是能在今年賣上個好價錢的……”直接回答道,小張的心中其實早就有了打算。
聞言後的夥計,默默的點了點頭。而在那夥計身後,坐在櫃檯內的鄭老闆,則是欣慰的閉上了目。
鄭老闆本是外地人,而立之年落戶在太平鎮,靠著木匠的手藝漸漸做成了木材鋪的生意。待著生意有所成就後,方才娶妻生子,卻不得人願的只生下了一個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