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花重大明> 第74章 千載良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章 千載良機 (1 / 2)

如若是在從前,石頭一定會讓這個知客知道他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不是違抗聖旨,而是和他對著幹。

在不知不覺中變化的石頭此刻只是靜靜跟在知客後面,打算等到灑淨結束,再和掏心掏肺地知客商量。

除了知客,隊伍中沒有一個僧人知道曾經的大魔王駕到,他們踩踏著有節奏的步子,誦讀著有韻律的咒語,不慌不亂,順利完成了灑淨。

知因比農青雲一行早一個時辰來到了軒轅寺。

他沒有與農青雲同行,不是因為農青雲在他們如履薄冰的關係上又插上了幾刀,而是因為他遇上了一件私事,而這件私事使他這一次去軒轅寺的意義變得與眾不同起來。

十幾日前,一封帶給知因的急信送到神農宮,這封信來自明州指揮使林賢,經由海會寺轉送到神農宮。

林賢在信中提到他將於四日後到達海會寺,有要事與知因相商。知因與朝廷中人素無來往,唯獨認識這個明州指揮使林賢。

多年前林賢和他的手下途經海會寺,在寺中留宿。

當年海會寺還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那天夜裡,寺裡一個守夜的弟子瞌睡,無心碰倒燭臺。

天乾物燥,燭臺的火苗就像是飢餓的猛獸,毫不遲疑的從一間殿堂蔓延到另一間殿堂,最後整個寺廟都燃起熊熊大火。

幸好林賢和手下奮勇撲火,才使得海會寺眾僧逃過一劫,性命無憂,但寺院卻在大火後只剩下殘垣斷壁。

林賢便上書朝廷,撥款重修寺院,海會寺又得以延續香火。

知因對林賢的大恩大德,自是感激不盡。林賢一封信到,他毫不猶豫就趕往海會寺會見林賢。

農青雲還沒有從農青山身上拿回神農鞭,豈會輕易讓農青山離開。但是農青山回海會寺的理由在情在理,農青雲不便強行挽留,只好假稱擔心師兄路上安危,請釋沙竹陪同。

同時,他還一再強調水陸法會對於一個僧人的重要性,希望師兄會晤林賢后立即趕往軒轅寺。

經過那一夜掏心掏肺的密謀之後,農青雲認定釋沙竹幫助自己絕非出於對知因的關懷,憑藉幾十年揣摩人心的歷練,他胸有成竹地把釋沙竹歸入自己的陣營。

農青山對於師弟的人面獸心一笑置之,當時他還未曾預料與林賢見面之後,他比誰都更想到軒轅寺去。

在海會寺的寒冷和靜寂中,風塵樸樸的林賢神情嚴肅,但態度謙卑:“大師,我這次來是為了借貴寺收藏的印度高僧真諦經文《攝大乘論》一用。”

高僧真諦,梵名波羅木陀,西印度優禪尼婆羅門族,精於大乘之說。南北朝時,梁武帝久仰其大名,派官員將他從扶南國請到建業翻譯經文,傳播大乘之說。

後因戰亂,真諦輾轉各大寺院,但仍然堅持不懈翻譯經文,先後翻譯了《十七地論》、《中論》、《金光明經》、《無上依經》、《攝大乘論》、《俱舍釋論》等等,對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林賢來海會寺那次正碰上知因禪師講《攝大乘論》。他對佛經毫無興趣,便與手下在寺院內閒逛。

當晚寺廟起火,林賢和手下撲滅了大火,救了全寺眾僧的性命,還主動提議要上奏皇帝撥款修繕海會寺。

知因感激其恩,無以回報,便帶他到寺院唯一藏有寶藏的地方——藏經閣,一覽佛藏經典,其中就有《攝大乘論》原稿。

這《攝大乘論》怎麼會在海會寺裡呢?

真諦住在晉安佛力寺時,譯完《攝大乘論》後,便將經文留在了佛力寺,以免顛沛流離,丟失經文。

唐末宋初因戰亂,佛力寺被燒,眾僧各自逃難。

佛力寺最後一任方丈空明大師帶著《攝大乘論》原稿來到象山創立了海會寺。

《攝大乘論》在海會寺歷任方丈手中都是無上珍寶,從不示以外人,甚至連大部分寺中僧眾也沒有見過原稿。

林賢於海會寺有再造之恩,才有幸見到《攝大乘論》,但是要借用,卻是從無先例。

“哦?林指揮使這是要?”知因面露難色,他很清楚自己沒有推卸的理由,如果不是林賢,藏經閣也將遭大火毒毒,《攝大乘論》原稿勢必化成灰燼。

“此乃左丞相大人的密令,本不可透露於他人。但大師乃在下敬重之人,告知實情也不妨。日本高僧歸廷用將出使我國,他對大乘之說非常迷戀。這次他來我國出使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一睹真諦所譯經文的原稿。為了彰顯我華夏之邦博大精深的內蘊,左丞相答應了歸廷用的請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