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清站在庭院臺階之上,放眼望著這副場面。
豪門庭院,滿地人影,眾生皆跪。
這便是王。
從今以後,他面對帝后,仍為臣。但天下臣民面對他時,他為君。
王,是君。
君臣有別,體統大於天。
“都起來吧。”
換做之前那些年,賈清或許會心神激盪。但是經歷過那麼多事情之後,這種境況,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當中。
他非膚淺之人,並不會頭暈目眩。
叫起眾人後,他又讓賈芸賴升在前廳靜候,因為一會之後宗人府會來人,安排、商議禮制等諸多事項。
王爵誕生,特別是異性王,在任何朝代都是大事。尋常封爵,都需要自己去宗人府請示這些問題,但是封王,宗人府會主動規劃。
因為面對王府,宗人府衙門,也是臣下。
賈清卻叫上陳壽、楊敘和柳湘蓮幾人,到了書房。
“陛下,這是欲讓王爺做周公之意啊!”
陳壽深嘆了一口氣,如此說。
武王病逝後,未成年的成王繼位。叔叔周公攝政,盡忠輔佐,終成千古佳話。
故而,周公輔成王,也成為一個典故。
按理,正慶帝就算要晉賈清為王爵,“寧王”才是最合常理的。因為他之前就是寧國公。
而今,卻封他為輔成王,用意幾乎已經是很明顯了。
誰是成王?寧是!
寧才智不足,能力侷限,以前也沒有人會認為這個貪玩好動的皇子會繼任大統。最重要的是,寧被大皇子謀害,成為天下人都不屑的那類人,此事雖為天家絕密醜聞,洩露則死。但是在大楚最頂級的一些人當中,卻早已不算秘密。
正慶帝擔心他接不住江山。
所以,他專門讓寧來宣旨,並不單單只是藉助他太子的身份以顯露重視,更是施恩。
由寧親自施恩。
所以賈清之前不在封賞詔書上,而是等太子監國之後再單獨封賞賈清,這是給寧施恩賈清的機會。
這便是正慶帝的苦心孤詣之處,既要防寧,也要為他鋪路。
說寧是成王,其實也不準確。因為寧只是個過渡,元春肚中的孩子尚未明確,這個過程有太多意外。
正慶帝雖十足希望元春給他生個健康的皇子克繼大統,但是在此之前,他還要保證皇權平穩……
要真是上天保佑元春生下皇子,那麼,這個皇子才是真正的“成王”。
說實話,賈清都為正慶帝感覺疲累、心累。
若是皇子誕生,則比周成王情況更劣勢。周成王不過差七八歲成年,而他的小皇子,則差二十年!
二十年,有太多太多的變數。
二十年,也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