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武畢恭畢敬的恭送中,劉弘重新做上了御輦,駛出了藍田縣衙。
御輦出了縣城,陳濞便再也忍不住胸中疑惑,遲疑的將向身後車廂內的劉弘問道:“陛下。”
“宿麥之事,臣本不該多問;然有一事,臣實困頓不已···”
聽聞車廂外,陳濞‘史無前例’的開口說話,劉弘眉尾一挑,不由流露出一絲會心的微笑。
太僕博陽侯陳濞,雖然在漢初名聲不顯,但在劉邦所擬定的‘漢開國功臣列表’中,陳濞卻也能排到第十九位。
——要知道已故的前衛尉,曲成侯蟲達,也不過在這份功侯名單中,排名第十八位而已!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那看看如今朝中其他幾位重臣的排名,無疑就能證明,陳濞在漢開國功臣中的地位了。
——前徵越將軍,現任上將軍隆慮侯周灶,排名第三十四位;
——現任御史大夫,北平侯張蒼,排名第六十五位;
——新任少府長監,因建造未央、長安兩宮而得封梧侯的陽城延,排第七十六。
就連前皇帝太傅,如今歸為丞相的闢陽侯審食其,也只在這份功侯排序表中,排名第五十九位而已。
陳濞第五十九的排名,或許放在漢初那猛將輩出、群星閃耀的時代,只能算是‘不錯’,但如今開國功侯中的佼佼者大半逝去,陳濞在開國功侯中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
漢開國功侯當中,如今在朝為官,且官至二千石的,只剩下排名第九位的皇帝太傅灌嬰、排名第十三位的大將軍柴武,以及排名第十九位的太僕卿陳濞。
其他的位置,都已經緩緩被後起之秀,以及那些在開國初排不上號的‘小輩’所佔據。
三公中,丞相審食其,在開國功侯表中排第五十九;御史大夫張蒼排第六十五,太尉官罷設。
九卿當中,少府田叔、廷尉吳公、奉常劉不疑、衛尉秦牧、郎中令欒布,以及剛出任內史的申屠嘉,都不在開國功侯的名單當中。
剩下的三個位置,典客、宗正目前限制,僅剩的,就是陳濞所主掌的太僕。
這樣的狀況,已經將一個事實毫無掩蓋的擺在了天下人面前:漢室,已經不再是開國功侯掌權的時代!
甚至可以說,在灌嬰被明升暗降,以‘皇帝太傅’的虛銜淡出朝堂之後,漢開國功臣排名第十九位的博陽侯陳濞,就成為了開國功侯最後的榮光。
按照慣性思維,劉弘本該放任陳濞在太僕屬衙碌碌無為到乞骸骨,但實際情況,卻往往沒有這麼簡單。
雖然漢室紀年,是從高皇帝劉邦成為漢王那一年為‘漢元年’,但實際上,漢室真正鼎立,劉邦真正登上天子之位,是在高皇帝五年,項羽烏江自刎之後。
這樣算下來,滿打滿算,漢室正式成為一個統一政權,至今也才不過二十四年。
便是在這短短二十四年之內,劉邦在開國初所封的一百四十三家功侯,已經有將近三分之一,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侯爵。
具體到排名最靠前的‘十八功侯’,也有將近一半斷絕傳承,餘者,也大都傳至第二代,甚至第三代。
排名第一的酇侯蕭何家族,在二代酇侯蕭祿死後,便曾一度因絕嗣而被奪除侯爵,好在劉弘‘存亡斷續’,才保住了‘開國第一侯’的血脈傳承。
排第二位的平陽侯家族,也已是經過曹參曹窋這父子兩代平陽侯——如今的平陽侯,乃靖侯曹窋之長子,三世侯曹奇。
第三位的宣平侯家族,更是因張敖與呂氏之間的關係而一度斷絕血脈,也就是劉弘看在老孃張嫣,以及外祖父張敖的份兒上,復封了宣平侯一脈。
第四位的絳侯家族,絕嗣;
第五位的舞陽侯家族,在諸呂之亂後,被陳平、周勃等權臣‘絕嗣’,後被劉弘復國。
第六位的曲周侯一脈,也已經在酈商死後,迎來了二世侯酈寄的時代。
第七位的魯母侯,本就是劉邦因大將奚涓戰死,無後,而分封給奚涓之母的;在奚母病逝之後,自然也早已被廢黜。
第八位的汝陰侯一脈,在初代侯爵夏侯嬰時期就‘絕嗣’;
第九位的潁陰侯,嗯,灌嬰還在。
···
再往後,就是排名第十二位,於去年年底亡故的安國侯王陵、排第十三位的大將軍棘蒲侯柴武,以及排名第十八,同樣病逝於去年的曲成侯蟲達了。
如此算下來,開國功侯十八人當中,如今尚在權力中心的,竟然就只剩下‘名譽皇帝太傅’灌嬰,以及大將軍柴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