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如今日一大早,天還沒亮就從被窩裡爬起的劉弘,在未央宮前殿的高階上俯瞰所見——前殿以北的整個廣場,都已經被一堆堆篝火點亮。
在廣場正中央,更是被堆起了一塊直徑十數米的巨大篝火。
廣場之側,帶著各種奇異面具的人影影影綽綽,隨時準備踏入廣場。
而在劉弘出現的一刻,在京朝臣百官、勳貴功侯,也早已是恭候多時。
·
“開始吧。”
就見劉弘交代一聲,一旁的劉不疑莊嚴一拜,領命而去。
不片刻,整個未央宮內,都響起了震天鼓鳴。
咚~咚~咚~
隨著鼓點聲,一個個身著奇裝異服,面綁怪異面具的巫師們踏上廣場,跳著奇怪的舞蹈,向廣場中央的巨大篝火而去。
“嚯哎呀呀呀呀呀呀~~”
看著巫師們咿呀怪叫的來到篝火旁,劉弘饒有興致望向遠處,體味著這從未見過的場面。
但越看,劉弘地面色便愈發的怪異起來。
——巫師們的怪叫聲雖然讓人不適,但仔細一聽,卻也不難聽出其內容。
就拿劉弘聽得最完整的一段‘臺詞’來說,其內容就是:我本厲鬼,無奈今朝無有肉食,竟將餓亡,啊~
至於其他的,也大都是類似‘瘟鬼’‘蝗魔’之類的反派角色扮演者,說著那簡單直白的臺詞。
耳邊是這些嘈雜在一起的怪叫聲,眼前是巫師們胡亂扭動的身軀;廣場之上,是朝臣百官們津津有味觀看錶演的面龐。
“還是娛樂手段太少了的緣故嗎···”
暗自腹誹著,劉弘便將注意力從廣場上的驅鬼儀式上收回,轉而思慮起其他的事。
——娛樂手段少歸少,劉弘也沒傻到發明某個高明的‘玩法’,讓這個時代的淳樸人民沉迷於享樂。
而讓劉弘絞盡腦汁,甚至在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動中,都忍不住神遊方外的,無疑便是開春後的選秀了。
在劉弘扭扭捏捏數月之後,正武元年第一次選秀,已經正式敲定在春二月。
按照漢室皇帝選秀的慣例,大概在一月初,這個訊息便會正式傳出去,給百姓充足的反應時間。
之後的一個月,便是留給那些想要有想法,想要成為皇親國戚的人家做準備的時間。
比如選幾個品性溫和,長相出眾的女兒,然後帶去長安短住一段時間之類的。
實際上,根本不用留這點準備時間——自劉弘穿越過來,並逐漸坐穩皇位開始,那些有想法的聰明人,便已經開始行動了。
別的不說,就如今長安城內的人數,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正常情況下,關中百姓在一年當中的流動都很有規律——春、夏基本留在家裡種地,秋收之後集中來一趟長安,進行生活物資補給,而後在秋末次序回到家鄉。
除了這種必要的物資採購之外,封建時代的百姓,基本很少有出遠門的舉動——農民得一年到頭守著莊稼;地主得常年在家鄉看守田畝;官員得看著治下區域的狀況,核算秋收後的稅、賦。
即便是天生具備強大流動性的商人群體,也因漢室依舊嚴格執行的關禁政策,而很少選擇出遊行商。
——反正只能在關內活動,無論走多遠,都沒有什麼太大利潤可圖。
根據往年的資料,長安在每年八月末到九月初這半個月的時間段,會迎來數十萬關中百姓的暫時停留;到九月末,這些百姓處理完在長安的瑣事,便又會退出長安城,回到各自的家鄉。
但今年,內史屬衙的資料就有些異常了。
——如今已經到了冬十二月,但長安城內,依舊有將近十萬‘外來人口’滯留!
這就意味著如今的長安,有上千,乃至數千戶不是長安人,不是商人,也不是勳貴的‘外來者’,因某種原因而沒有回到各自的家鄉。
結合長安這段時間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大事,這種異常只有一種解釋:這幾千戶人家,都懷揣著舉家搬入戚里,成為天子外戚的遠大理想。
作為封建時代最大的都城,區區十萬人,幾千戶人家而已,且含雜家僕、下人在內,長安城應付起來非常輕鬆。
最有可能產生的糧食供應不足、導致糧價上漲的問題,也因為少府今年所推行的糧食保護價政策,而不再需要劉弘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