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考慮到書本、典籍來源的問題時,劉弘難得一見的想起了那個未曾謀面,情感中還略有些鄙視的便宜老爹:漢惠劉盈。
在短暫的七年皇帝生涯中,惠帝劉盈只有寥寥幾件事被留在青史之上。
——想掌權,被丞相曹參一句‘垂拱而治聖天子’噴了個狗血領頭;
——想蟄伏,被老孃呂雉用戚夫人做出來的人彘嚇了個半死不活;
——廢除《挾書律》!
《挾書律》,或許在後世人看來略有些陌生,但若是提起《挾書律》出現的時代背景,那恐怕就是婦孺皆知的經典了。
——秦一統天下,始皇嬴政下達《焚書令》,盡焚天下之書!
而《挾書律》的主題內容,便是《焚書令》的補充條款:敢有挾書者族。
在後市的演繹當中,《焚書令》和《挾書律》,成為了始皇‘焚書坑儒’的確鑿實錘。
但在實際上,‘焚書’和‘坑儒’,根本就是兩碼事。
其中‘焚書’一項,也和孔丘的徒子徒孫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焚書令》所指定的焚燬範圍,並非是獨有儒家之言,而是包含儒家典故《詩》《書》在內的諸子百家之言。
就連提出《焚書令》的秦相李斯,其所出身的法家學說《韓非子》《商君書》等典故,也同樣被《焚書令》包含在內。
所以始皇帝焚書一事,本質上並非是針對某一家學說,而是出於愚民、控制思想,以及維穩的考慮,透過焚燬百姓手中的書籍,來穩住剛統一不久的秦王朝。
道理再簡單不過:就算是在秦統一天下初期,有能力獲得,並在家裡藏一卷竹簡的,能是種地的窮苦百姓?
顯然不可能。
——《焚書令》想要焚燬的,是地方豪門望族、舊六國貴族手中的書籍,以此預防這些不穩定因素藉著‘聖人教訓’‘先賢學說’的旗號,對百姓進行洗腦、煽動!
畢竟按那些‘聖人之言’的標準而言,秦統一天下的舉動,本身就不具有合法性,屬於‘不義之戰’。
至於《焚書令》為什麼會在後世,被演繹為始皇帝‘焚書坑儒’、殘忍暴虐的證據,就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問題了。
一來,是儒家在始皇嬴政面前,實在是沒有落得什麼好。
嬴政自立為始皇帝,第一個跳出來嚷嚷‘禮法的’,便是儒生!
後世為歷史愛好者所熟知的那句‘你吃肥的,我吃瘦的’,更是將嬴政為帝后,被儒家禮法折磨的真相披露在了世人面前。
在《焚書令》的開頭部分,嬴政甚至餘怒未消的補了一句‘以古論今者,比同挾書’。
而在古華夏諸子百家之中,整天嚷嚷著要開歷史倒車,要效仿三皇五帝的,也只有一個儒家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始皇嬴政顯然是不怎麼待見儒生,反過來,儒生自然也就要黑一黑祖龍,好把自己裝飾成受害者。
嗯,裝成被害者、掉到黑白這兩件事,祖師爺孔丘已經教的很優秀了。
這二來,便是歷史原因和政治原因了。
公元前三世紀末期,華夏大地劉漢代秦,‘尊漢遍秦’成了漢初的基本意識形態。
吹漢罵秦,也成了天下文人標榜自己‘劉氏忠臣’身份的重要手段。
而經過秦帝國數十年的‘舔而不得’,儒家早已是飢渴無比,迫切想要指點江山,為相宰之才。
偏偏漢高皇帝劉邦又慧眼如炬,對儒家的延誤幾乎是刻入了骨子了。
不被皇帝所喜愛,又不被輿論所認可,儒家所能做的,顯然也就只剩下瘋狂黑秦、黑祖龍,以贏得輿論同期。
不得不說,儒家做的不錯——經過進百年的努力,儒家終於在武帝一朝開花結果,更憑著一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舉成為了華夏文明唯一合法學說學派!
在儒家壟斷了學術節之後,秦王朝和始皇嬴政的輿論黑化,也就是必然的了。
畢竟儒家能壟斷天下學術界,靠的就是這一手節奏大師的本領。
始皇嬴政‘焚書坑儒’,也就自此成為了後世婦孺皆知,人人奉為真理的‘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