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後元)終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後元)終章 (3 / 3)

當日晚,太子劉賀在朝臣百官的陪同下在未央宮繼位,接受了百官的朝拜納誠。

次日清晨,孝文皇帝劉賀頒佈詔諭:尊皇后何氏為太后,冊立太子妃李氏為皇后,皇太孫劉彘為太子。

秋七月壬午,太宗皇帝被下葬霸陵。

秋八月,掌控細柳營的周亞夫突然在長安周圍調動兵馬,孝文皇帝大驚,長安又沒有可用的將領,孝文皇帝於是請出了已經賦閒在家的祖父何廣粟。

早在太宗皇帝駕崩之前,太宗皇帝就已經對周亞夫有所防備,所以已經提前給何廣粟做下了交代。

得到孝文皇帝的指示,何廣粟便帶著孝文皇帝的符、節,以及太宗皇帝御賜的寶劍,來到了霸陵以西的山林間。

次日,何廣粟率領孝康陵衛,也就是之前的材官都尉,鎮壓了周亞夫的叛亂。

秋九月,周亞夫在詔獄餓死,孝文皇帝命令太常,在功侯薄中去掉條侯,並明言:從今往後,只要是姓周的人,就不得為百石以上的官員。

次年冬十月,孝文皇帝改元元年,年號永昌。

下令大赦天下,並賜天下為人父者爵位一級,酒肉各十斤,並出內庫錢,收容天下死於國家事務的英烈後代。

永昌元年冬十一月,孝文皇帝頒佈詔諭,徹底取消了漢室的農業稅,將口賦從三人一算降到了六人一算,每人二十錢,並承諾永不加賦。

而漢室的丞相位置,則是在孝文皇帝永昌七年,賈誼榮退之後由晁錯接手,到孝文皇帝駕崩後的孝宣皇帝五年,晁錯榮退,又公孫弘接手。

在公孫弘之後,漢室徹底取消了丞相制度,原有的三公九卿制,也按照太宗皇帝先前交代的三星六部制所取代。

在我看來,太宗皇帝為人親和,仁慈,與人寬厚,卻又不失王者的霸氣,是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明君。

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太宗皇帝早年受法家、墨家的荼毒太深,從而導致了對儒家的很大成見。

不過好在太宗皇帝並不是一個僅憑喜好的人,對於賈誼、汲黯、顏異這樣真正的君子,太宗皇帝也總是能任用,看人用人的水平,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優秀了。

太宗皇帝在位四十餘年,對於漢室的強盛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除了將北方的匈奴人驅逐到西域一帶,為後來將匈奴驅逐到大宛以西打下基礎之外,對於民政民生的貢獻也是十分卓著。

在個人道德方面,太宗皇帝尤其注重孝道,也總是以孝道教導太子、太孫,這對於漢室後來始終堅持不懈的以‘孝道治國’為國策,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太宗皇帝也嚴格按照立嫡立長的規則,很早的就立下太子、太孫,讓國家很早就安定了下來,而不是被奪嫡的事攪的暗流湧動。

對於有功的將士,太宗皇帝也不吝嗇賞賜,對陣亡將士的家屬,更是窮盡一切的補償,這一切都是完美的君王典範應該做的事。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太宗皇帝對於外戚太過放縱,讓何廣粟、何未央,以及秦牧這樣憑武勳幸貴的外戚太過於囂揚跋扈,敗壞了功侯貴勳之間的淳樸風氣。

但也正是因為有了何氏外戚,孝文皇帝才能順利擊潰逆賊周亞夫的陰謀,在未央宮繼位,在孝文皇帝登基之後,何氏外戚也做了不少好事,家風也比以前內斂厚重了許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太宗皇帝真的是明見萬里,連何氏外戚後來的變化,都沒有逃過太宗皇帝的預料。

······

······未完······

······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